"呃……"那人瞬间面如死灰,羞愧难当,脸色从脖子根一直红到耳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围有好事者忍俊不禁,掩嘴轻笑,有人更是好心地向刘旦解释道:"呵呵,殿下明鉴,此人确实是名家学派的新进之士,前不久才从山中隐居之地被推荐入仕。"
"原来如此!那就难怪了。"刘旦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见识不多,经验不足,还管不住自己的嘴,这典型的就是刚刚登堂入室的名家新秀啊!
此时,殿内大臣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支持刘旦的提议。
既然有钱有粮,那么雇佣制度确实可以实行,毕竟这与强征徭役完全不同。
朝廷不再让百姓无偿劳作,反而给足工钱,还管吃管住,这对百姓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即使工期长达数年,但有丰厚报酬支撑,百姓不会反感,反而会欢欣鼓舞!
至于那抵税一说,这确实是燕王的创举,前所未有。
从实际角度考虑,有了从世家手中缴获的巨额财富,百姓几年内不交税确实也不会对国库造成太大冲击。
而从祖制角度来看……根本无需多虑!
当今陛下一向以革新着称,从不拘泥于陈规旧习,任何不合时宜的祖制都可以改革!
既然如此,这抵税政策自然也能顺利推行!
思及此处,众臣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若百姓得知这一消息,必定会争先恐后地报名参与运河、州道的修建工程!
要知道,大汉的赋税种类繁多,名目复杂,压在百姓肩头的担子实在不轻。
从大的方面分,有田赋、人头税,若细分起来,则有口赋、算赋、更赋、户赋、献费等等,多如牛毛,不一而足。
百姓肩上的担子确实不轻,如今若有一个既能赚钱又能免税的好机会,怎能不令人心动?
谁还会对朝廷心怀不满?谁还会心生怨恨?若你不干,自有千万人争先恐后来干!
燕王殿下这一招,不仅解决了百姓的生计问题,还能顺利完成运河、州道的浩大工程,实在是一举两得的高明之策!
大善,当真是大善啊!
想通此节的众臣纷纷向刘旦拱手致敬,由衷赞叹:"燕王殿下此举兼顾仁德与治国之道,臣等佩服之至!"
"殿下当真是聪慧超群,胸怀天下,我等万万不能及也!"
"此乃千古未有之善政,燕王殿下当记一大功!"
刘旦闻言,轻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道:他不过是将后世再寻常不过的基本操作搬到大汉来用而已。
谈不上什么智慧超群,但若论及"仁德"二字,倒也勉强称得上了!
能给苦难百姓减轻赋税负担的人,称其为"仁德"之君确实不为过!
唉,说起大汉的这套赋税制度,刘旦实在不愿多谈,他对此早有不满,只是无可奈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