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网

字:
关灯护眼
手机小说网 > 三国野史! > 第60章 张永年巧舌翻浊浪 庞士元智计定西川

第60章 张永年巧舌翻浊浪 庞士元智计定西川

却说那在刘璋面前献上“驱虎吞狼”之计的,乃是益州别驾,姓张,名松,字永年。此人形容古怪,额头高耸而尖削,鼻梁僵直,牙齿外露,身材矮小不足五尺,然而其声洪亮,如同铜钟一般,蕴含着一股不容小觑的“言语之力”,似有某种“辩才秘术”在身。

刘璋听闻张松之言,那颗因张鲁威胁而“惶恐不安”的心,稍稍安定了几分,急问道:“永年,你有何等高见,能解我益州这‘燃眉之急’,退张鲁那‘虎狼之师’?”

张松躬身一揖,眼中闪烁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机巧之光”,朗声道:“主公,松闻许都曹操,其‘霸者之意’横扫中原,昔日枭雄如吕布、袁绍、袁术,其‘气运’皆为其所吞噬,最终身死名裂。近闻其又大破西凉马超,那不可一世的‘西凉铁骑’亦在其‘兵锋’下土崩瓦解。如今曹操之‘威名煞气’,已达天下无敌之境。主公可精心准备一份厚礼,务求奇珍异宝,能动其‘贪婪之心’。松愿亲自担任使者,不辞辛劳,星夜赶赴许都,面见曹操。松当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曹操,令其发兵,攻取汉中,以张鲁那‘五斗米道’的‘地盘之气’,作为其吞并天下的跳板。张鲁若要全力抵御曹操的‘虎狼之师’,必将‘精疲力尽’,‘道法元气’大伤,届时,他又岂有余力,敢再窥觑我蜀中这片‘膏腴之地’?”

刘璋闻言,抚掌大喜,那懦弱的脸上竟也泛起一丝“兴奋之色”:“妙哉!妙哉!此计大妙!以曹操这‘绝世凶虎’,去斗张鲁那‘汉中恶狼’,我等便可坐山观虎斗,安享‘渔翁之利’!永年真乃我之子房也!”当即,刘璋下令,搜集府库之中的金银珠宝、蜀锦蜀绣,皆是蕴含一丝蜀中“灵秀之气”的珍品,作为进献曹操的礼物。

张松领命,暗中却将早已绘制好的西川详细地理图、山川险要、府库钱粮分布、乃至各处“地脉灵气”节点,一一标注其上,小心翼翼地藏于袖中。此图耗费他多年心血,运用了某种失传的“堪舆秘术”,其价值远超那些金珠锦绮。他只带了数名心腹“武道好手”随从,悄然离开了成都,取道前往许都。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张松此行,早有孔明在荆州布下的“天罗地网”探知。孔明手指掐算,其“卜筮之意”沟通天地,已知张松此行,必有异动,当即派遣精干的“探子”,皆是擅长“敛息匿形之术”的“隐秘传承”者,潜入许都,密切关注张松的一举一动,并随时将消息传递回来。

却说张松一行人,晓行夜宿,历尽艰辛,终于抵达许都。他先在馆驿之中安顿下来,每日清晨,便前往丞相府外等候,希望能有机会面见曹操,呈上“结好之意”。

原来曹操自大破马超,降服韩遂,尽收西凉“悍勇之气”后,其“霸者之意”越发骄横,自觉天下已无人能与之匹敌,更是傲睨群雄。他每日在府中大排筵宴,与众将饮酒作乐,商议的也多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武道修为”,吞噬更多“龙脉之气”,早日勘破“通玄”之境的奥秘,至于寻常国政,皆交给荀彧等心腹处理,自己甚少露面。

张松在相府门外,一连等候了三日,递上名帖,皆如石沉大海。直到第四日,他暗中打点,送上不少从蜀中带来的珍稀“草药灵材”,贿赂了曹操左右的近侍,这才得到通传,被引入府中。

曹操高坐堂上,其“霸者威压”弥漫整个厅堂,令人不寒而栗。张松虽然心中不忿,但仍按捺住性子,上前拜见。

礼毕,曹操斜睨了张松一眼,见其人相貌猥琐,身材矮小,心中便已有了五分不喜。他慢条斯理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上位者气息”:“汝主刘璋,占据西川‘天府之国’,坐享其成,却连年不向朝廷进贡‘灵石宝材’,是何道理?莫非他已忘了大汉天子,想要自立为王,与孤这‘汉室栋梁’分庭抗礼不成?”

张松“铜钟般”的声音响起,不卑不亢:“启禀丞相,非是我主不愿进贡,实因此去许都之路,蜀道艰难,‘瘴气毒虫’滋生,更有诸多占山为王的‘草莽贼寇’,其‘匪盗煞气’极重,劫掠往来商旅,是以贡品难以安全送达。”

曹操闻言,重重地哼了一声,一股无形的“威压之气”如山般压向张松:“放肆!孤已扫平中原,荡清寰宇,何处还有什么盗贼?汝莫要在此妖言惑众,为刘璋的‘怠慢之罪’开脱!”

张松直视曹操,其“蜀人傲骨之意”在这一刻显露无疑:“丞相此言差矣!南方孙权,占据江东六郡,其‘水龙霸气’日盛;北有张鲁,盘踞汉中,以‘五斗米道’蛊惑人心,其‘鬼卒’悍不畏死;西有刘备,虽暂居荆州,然其‘仁德之气’广布,‘龙凤’相辅,亦是‘潜龙在渊’之势。这三股势力,最弱者亦拥有带甲十余万,其‘军威煞气’皆不可小觑。天下尚未一统,‘狼烟之气’四起,何敢妄称太平?”

曹操本就因张松相貌丑陋而不喜,此刻又听他言语之间,多有冲撞,竟将孙权、刘备与那“米贼”张鲁并列,更是怒从心头起,那股“霸者怒意”几乎要化为实质的火焰!他猛地一拂袖,厉声道:“黄口孺子,安敢在此饶舌!”说罢,竟不再理会张松,转身怒气冲冲地进入了后堂。

左右近侍见状,急忙上前,对着张松呵斥道:“大胆狂徒!你身为一邦使者,代表你主刘璋之‘颜面’,怎的如此不知礼数,竟敢在丞相面前胡言乱语,一味冲撞?幸得丞相宽宏大量,念你远道而来,不与你计较。你还是速速离开此地,返回蜀中,免得自取其辱,丢了性命,污了我丞相府的‘清净之地’!”

张松闻言,不怒反笑,其笑声中带着一丝轻蔑:“哈哈!我益州川中,只有铮铮铁骨之士,从无阿谀奉承之辈!此乃我蜀中‘风骨之气’!”

话音刚落,忽然从阶下传来一声清朗的断喝,带着一股文人的“傲然之气”:“汝川中没有谄佞小人,难道我堂堂中原,就会有曲意逢迎之辈吗?”

张松循声望去,只见一人缓步而出。此人单眉细眼,面白无须,神清气宇,自有一股“书卷之气”与“敏锐之意”流露。张松暗运“观人之术”,隐隐察觉此人“气”机虽不强大,但“神”光内蕴,显然是个“智略”不凡的人物。

询问之下,方知此人乃是当朝太尉杨彪之子,姓杨,名修,字德祖,现任丞相府主簿,掌管府库钱粮等要务。这杨修博闻强记,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更兼出身世家,自视甚高,其“自矜之意”颇浓,平日里也少有能入其法眼之人。

张松一见杨修,便知此人乃是“舌辩之士”,又见他出言不逊,心中亦有不快,便存了心要用言语挫其“锐气”。而杨修也看出张松言辞犀利,目光中透着“不凡之智”,绝非庸碌之辈,心中也起了好胜之念。

杨修强压下心中的不快,对着张松略一拱手,道:“蜀道崎岖,山川险阻,‘地脉之气’多有阻隔,张别驾远道而来,一路劳苦,实在不易。”其言语间,却暗含一丝对蜀地偏僻的轻视。

张松听出其弦外之音,朗声答道:“为奉主公之命,以尽‘臣子之忠’,纵然是赴汤蹈火,穿越‘刀山剑海’,亦不敢有丝毫推辞,区区蜀道之险,又何足挂齿?”其“忠贞之意”与“无畏之气”显露无遗。

杨修又问:“久闻蜀中风光秀丽,‘灵气’充沛,不知其风土人情究竟如何?”

张松傲然答道:“我蜀中乃古九州之益州,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内有锦江之险,‘水行之气’充沛;外有剑阁之雄,‘山川之灵’汇聚。地域广阔,方圆三万余里;郡县众多,号称二百八程。鸡鸣犬吠之声,此起彼伏,闾里市井相连,繁华不绝。田地肥沃,‘五谷之精’饱满,年年风调雨顺,从无水旱之忧;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安乐之气’弥漫,时常有管弦之声,响彻云霄。至于所产之珍奇物产,更是堆积如山,琳琅满目,蕴含各种‘奇特灵气’。放眼天下,能与我益州‘富庶之景’相媲美者,恐怕寥寥无几!”

杨修听他吹嘘蜀中富庶,其“文士好胜之意”更浓,又追问道:“蜀中既如此富庶,想必人物也定然不凡。不知可有惊才绝艳之辈,能与中原‘英杰之气’相较?”

张松朗声笑道:“那是自然!论文采风流,有如司马相如那般,能作‘惊天辞赋’,引动‘文曲星辉’;论武略雄才,有如马伏波那般,能开疆拓土,其‘兵家煞气’威震南疆;论医道精深,有如张仲景那般,能生死人肉白骨,其‘回春妙手’蕴含‘生生造化之气’;论卜筮玄奇,有如严君平那般,能洞察天机,其‘术数之意’沟通幽冥。至于那九流三教之中,身怀各种‘奇门异术’、‘隐秘传承’,出类拔萃、卓尔不凡之高人异士,更是数不胜数,岂能一一尽述?”

杨修听罢,心中暗自吃惊,他未料到这看似偏僻的蜀中,竟也有如此之多的人才。但他表面上却依旧不以为然,故意问道:“那么,以张别驾看来,如今在刘季玉麾下效力的文武官员之中,像足下这般‘才情之士’,又有几人呢?”

张松哈哈一笑,其“自信之意”溢于言表:“似我主刘季玉麾下,那些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肝义胆、气节慷慨之士,动辄以百计数,其‘文韬武略之气’皆足以安邦定国!至于像松这般,才疏学浅、不堪大用之人,那更是如车载斗量一般,数也数不清,哪里值得一提!”他这番话,明贬实褒,既抬高了蜀中人才,也暗讽了杨修的“有眼无珠”。

杨修闻言,心中不忿,道:“张别驾过谦了。不知足下如今在蜀中,官居何职?”

张松答道:“在下不过是滥竽充数,暂任益州别驾之职,德不配位,实感惭愧。倒是要请教杨主簿,足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今在朝廷之中,担任何等要职,为国分忧?”

杨修被他反将一军,脸上微微一红,答道:“不才现任丞相府主簿之职。”

张松故作惊讶之色,眼中却闪过一丝讥诮:“哦?久闻杨公世代簪缨,书香门第,乃是中原‘世家之望’。以杨公之才学与家世,本当立于庙堂之上,辅佐天子,经天纬地,为何却屈居于一区区相府门下,作一小小吏员?莫非当今天子‘识人之明’有所不足,未能发掘杨公这颗‘夜明珠’?”

杨修听他言语中充满讥讽,将自己比作相府的“奴才”,脸上更是火辣辣的,羞惭难当,却又不好发作,只得强作镇定,辩解道:“张别驾有所不知。修虽身居下僚,然丞相大人知人善任,委以军国政务、钱粮调度之重任,修亦能时常聆听丞相教诲,于‘治国用兵之道’颇有感悟,自觉获益匪浅,故而甘愿在此任职,以磨砺自身‘经世致用之才’。”

张松闻言,放声大笑,其笑声中充满了不屑与嘲讽,直刺杨修的“文人傲骨”:“哈哈哈哈!松久居蜀中,也曾听闻曹丞相之‘大名’!论文采韬略,他未必能通晓孔孟‘圣贤之道’;论行军用兵,他也未必能尽得孙武、吴起‘兵家精髓’!此人不过是凭借武力强横,‘霸者之意’凌人,窃居高位罢了!他自身‘学识之浅薄’,恐怕连指点足下的‘资格’都未必有,又岂能有什么高深教诲,来开发足下这般‘惊世之才’?”

杨修被张松这番话说得面红耳赤,心头火起,怒道:“张松!你不过是边隅蛮荒之地一介鄙夫,眼界狭隘,鼠目寸光,安知我家丞相‘经天纬地之大才’?也罢,今日我便让你开开眼界,见识一下丞相的‘盖世文韬’!”

说罢,杨修命左右从书箧之中,取出一卷竹简,递给张松,傲然道:“此乃我家丞相呕心沥血,于戎马倥偬之余,亲手编撰而成的兵法奇书,名曰《孟德新书》。此书酌古准今,包罗万象,尽述用兵行军之精要,仿效上古兵圣孙武之《孙子兵法》,亦分一十三篇。你且仔细看来!看你还敢妄言丞相无才!”

张松接过竹简,展开细看。只见竹简之上,字迹雄浑有力,隐隐透着一股“金戈铁马之气”。他从头至尾,将这一十三篇兵法要略仔细阅读了一遍,脸上却渐渐露出了古怪的笑容。

看完之后,张松抬头望着杨修,问道:“杨主簿,依你之见,此书当真称得上是‘传世之作’,能与《孙子兵法》这等‘兵家圣典’并驾齐驱吗?”

杨修得意洋洋地说道:“那是自然!此书乃丞相毕生‘用兵心得’之结晶,其中蕴含的‘兵法真意’,玄妙无穷!你先前还敢嘲笑丞相无才,如今见了此书,可知自己是何等‘浅陋无知’了吧?”

张松闻言,再次放声大笑,其笑声比先前更加响亮,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与不屑,震得书院中的竹叶都簌簌作响:“哈哈哈哈!杨主簿,恕我直言!此等所谓的‘新书’,在我蜀中之地,便是那些三尺高的黄口小儿,亦能倒背如流,滚瓜烂熟!这哪里是什么‘新书’?分明是战国时期,一位不知名的兵法家所着!那曹丞相也不知从何处寻来这本‘残篇孤本’,便厚颜无耻地窃为己有,更名改姓,妄称己作!这等‘欺世盗名之举’,也只能蒙骗一下像足下这般,对‘古籍秘典’涉猎不深的‘书呆子’罢了!”

杨修闻言,脸色大变,如同被人狠狠扇了一记耳光,惊怒交加地喝道:“张松!你休要在此胡言乱语,血口喷人!此书乃丞相秘藏,虽然早已编撰成册,但从未向外流传,世间绝无第二人知晓其内容!你竟敢说蜀中小儿皆能背诵,分明是在故意诋毁丞相,欺我不知!”

张松冷笑一声,从容不迫地说道:“杨主簿若是不信,松愿当场背诵一遍,以证所言非虚。若有半字差错,甘受任何惩处!”

说罢,张松便将那卷《孟德新书》,从第一篇开始,一字不差地朗声背诵起来,其声调抑扬顿挫,仿佛对书中内容早已了然于胸。片刻之间,便将那一十三篇兵法要略,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完整背诵完毕!

杨修在一旁听得瞠目结舌,冷汗直流,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张松竟然真的能将丞相秘藏的《孟德新书》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这……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其“博闻强记之能”,已然超出了他的认知!

“这……这怎么可能!”杨修失声惊呼,看着张松的眼神,如同在看一个怪物,“足下……足下莫非真有‘过目不忘之神赋’?此等‘奇才’,当真是……当真是天下罕有啊!”

后人有诗赞张松之才曰:古怪形容异貌疏,清高意气贯体躯。语倾三峡长江水,目扫千行智慧书。胆略能吞西蜀地,文章可贯九天虚。百家诸子皆融汇,一览“玄机”更无余。

当下,张松见杨修已被自己的“惊世才能”所震慑,便起身告辞,欲返回馆驿。

杨修此时对张松的态度已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先前的不屑与轻慢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与结交之意。他急忙挽留道:“张别驾且慢!还请暂回馆驿安歇。修这便去再禀丞相,务必让足下得见天子,一展胸中所学,不负这‘经天纬地之才’!”

张松点头称谢,便转身离去。

杨修立刻入内,去见曹操,将方才张松背诵《孟德新书》之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极力称赞张松的“博闻强记之能”与“非凡辩才之智”。

曹操听完,亦是大惊失色!他原以为《孟德新书》乃是自己“独创之秘”,不料竟被这张松一眼看破,还说是什么战国无名氏所作!他心中又惊又怒,更多的却是羞愧难当,那股“霸者之意”都因此而有些不稳。

“莫非……莫非真是古人之作,与我之所想,暗合于一处?”曹操喃喃自语,越想越觉得面上无光,当即下令左右,将那卷自己辛辛苦苦编撰的《孟德新书》竹简,投入火中,彻底焚毁,以免日后再被人提及,沦为笑柄。

杨修又劝道:“丞相,这张松虽然言语有些冲撞,但其才干确实非同小可。不若明日,丞相于西教场检阅三军,可命人先引张松前去观看,让他亲眼见识我天朝‘兵威之盛’,折服其‘蜀人傲气’。如此一来,他回去之后,自然会向刘璋宣扬我朝‘强大武力’,届时,收服西川,便可不费吹灰之力。”

曹操沉吟片刻,觉得杨修之言亦有道理,便点头应允:“也好。明日你便引他前去。待孤先下江南,解决了孙权那‘水龙之患’,便立刻挥师西进,收取西川那‘富庶之地’!”

次日,杨修依约,与张松一同来到许都西教场。

只见曹操早已在中军高台之上,亲自检阅三军。五万名“虎卫军”精锐,皆是百战余生、身经百战的“武道好手”,此刻尽数披挂整齐,布列于教场之内。果然是盔甲鲜明,寒光闪烁;衣袍灿烂,气势如虹。金鼓齐鸣,其声震天,仿佛能引动“九天雷音”;戈矛林立,其锋向日,闪耀着令人不敢直视的“锐金之气”。四方八面,队伍严整,各按阵法排列,旌旗招展,彩带飘扬,人马奔腾,尘土飞扬,一股冲天的“军威煞气”与“铁血意志”扑面而来,令人望而生畏!

张松立于高台一角,只是微微斜着眼睛,瞥了那所谓的“虎卫雄兵”一眼,脸上并无多少惊讶之色,反而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过了许久,曹操见张松似乎并未被自己的“强大军容”所震慑,心中有些不悦。他指着教场中那些“气势汹汹”的“虎卫军”,对张松傲然说道:“张别驾,你看我这麾下将士,如何?你那偏僻的蜀中之地,可曾见过如此‘英雄人物’,如此‘威武之师’?”

张松依旧是那副不咸不淡的表情,慢悠悠地答道:“回禀丞相,我蜀中之地,确实不曾见过如此杀气腾腾的‘兵戈之器’。因为,我主刘璋治理益州,向来是以‘仁义教化’为本,讲求‘与民生息’,而非依靠‘强权武力’来威慑百姓。”其言下之意,暗讽曹操穷兵黩武,不修德政。

曹操闻言,脸色一变,眼中寒光闪烁,一股无形的“怒意”如潮水般向张松压去!

张松却丝毫不为所动,身形挺立如松,脸上全无惧色,其“傲骨之气”凛然。

一旁的杨修见状,唯恐张松再次激怒曹操,招来杀身之祸,急忙在旁边频频向张松使眼色,示意他言语收敛一些。

曹操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冷冷地盯着张松,一字一句地说道:“孤视天下那些所谓的英雄豪杰,不过是冢中枯骨,土鸡瓦狗,如草芥一般,不堪一击!我这‘无敌大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顺我者,可得‘一线生机’,尚能苟延残喘;逆我者,唯有‘身死族灭’,‘魂飞魄散’!这个道理,你可明白?”其“霸道宣言”之中,充满了赤裸裸的“死亡威胁”。

张松听罢,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朗声道:“丞相驱使大军,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此等‘赫赫威名’,松亦是早有耳闻,如雷贯耳。昔日濮阳城外,与那‘飞将吕布’鏖战之时,丞相是何等‘威风八面’;宛城之内,与那‘悍将张绣’力斗之日,丞相又是何等‘神勇无敌’;赤壁江上,遭遇那‘美周郎’的‘火龙大阵’,丞相是何等‘从容不迫’;华容道中,巧遇那‘义绝关羽’的‘青龙刀意’,丞相又是何等‘吉人天相’!至于那潼关之前,‘割须弃袍’以避马儿锋芒的‘洒脱’;渭水河畔,‘夺船避箭’以保自身周全的‘机敏’——此种种‘光辉事迹’,皆是丞相‘百战百胜、无敌于天下’的最佳明证啊!”

张松这番话,看似是在称赞曹操的“赫赫战功”,实则句句如同尖刀,狠狠地揭开了曹操生平几次最狼狈、最耻辱的伤疤!他每说一处,曹操的脸色便难看一分,那股压抑的“怒火”便高涨一丈!

待张松说完,曹操的脸色已然铁青,额头青筋暴起,浑身“煞气”不受控制地狂涌而出,将身旁的桌案都震得粉碎!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滔天怒火,猛地一拍帅案,厉声咆哮道:“大胆竖儒!竟敢当众揭孤之短,辱我之名!你这是自寻死路!来人!将这狂妄之徒给孤拖出去,斩了!以其‘项上人头’,告诫天下,何为‘祸从口出’!”

左右“虎卫”得令,如狼似虎地便要上前擒拿张松。

杨修见状大惊,慌忙跪倒在地,向曹操苦苦哀求道:“丞相息怒!丞相息怒啊!这张松虽然言语孟浪,罪该万死,但念其不远万里,从蜀道崎岖之地前来进贡,亦算是‘远方来客’。若因其几句‘无心之失’便将其斩杀,恐怕会失了天下人心,让四方蛮夷耻笑我朝‘器量狭隘’,不容‘直言之士’啊!”

曹操怒气未消,依旧喝道:“孤意已决!此獠不死,难泄孤心头之恨!”

此时,侍立在旁的荀彧亦上前一步,其“沉稳之意”带着一丝劝解:“丞相,杨主簿所言有理。杀一张松,不过是泄一时之愤,却可能因此而断绝了西川归附之路,实为不智。不如暂且饶他性命,将其乱棒打出,以儆效尤,亦可彰显丞相‘宽宏之度’。”

曹操听闻荀彧也出言相劝,心中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沉吟片刻,终于还是不情愿地挥了挥手,道:“也罢!看在文若(荀彧字)与德祖之面,暂且饶了这厮狗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将他拖出去,重打一百军棍,再给我轰出许都城!孤不想再看到此人!”

张松被曹军士卒乱棒打出相府,虽然皮开肉绽,浑身是伤,但他眼神中的“傲然之气”却丝毫不减。他挣扎着回到馆驿,顾不得伤势,连夜收拾行装,逃也似地离开了许都。

张松一边狼狈逃窜,一边心中暗自思忖:“我张永年本欲将西川四十一州之‘锦绣河山’与‘富庶民生’,献与曹操这‘乱世奸雄’,助其成就‘统一大业’。谁曾想,此人竟如此傲贤慢士,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反以‘酷刑之威’辱我!实在可恨!可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成语故事科普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乱世草莽:从荒村种田开始称霸天下抗战:我原始股开局,老总震惊!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水浒:开局西门庆,杀贼就变强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寒门日月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