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雄州到东京汴梁城的距离大约也就三百公里左右。
一般来说,正常的行军速度一天大约能走三十到五十公里左右。若按此速度计算,从雄州到东京汴梁城,大概需要六到十天时间。
可这点路程,赵俣一行竟然走了近一个月。
赵俣一行之所以走得这么慢,除了因为他们这一路之上有较多的仪式性活动,还因为赵俣亲自去了河北的一众军事重镇,对河北的这些重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如今,西夏收复在即。
甚至可以说,收复西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而一旦赵宋王朝收复了西夏,那么赵宋王朝在西边就用不了那么多兵马布防了。
下一阶段,赵宋王朝的主要军事对手,就是辽国。
将来,赵宋王朝防御辽国,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原来的西夏地区;
第二部分就是即将收复的云地,也就是山后九州;
第三部分就是河北。
西夏和云地都有天险可守。
关键,辽军就算是攻破了西夏,赵宋王朝还有陕西六路可以进行防御;辽军就是攻破了云地,赵宋王朝还有河东可以进行防御。
唯独这河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辽国的骑兵只要南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威胁到赵宋王朝的首城东京汴梁城。
所以,河北是赵宋王朝的弱点,也是赵宋王朝防御的重点。
为了做好河北的防御。
赵俣准备在河北布置三条防线,四知府、四总管。
这第一道防线就是易州、涿州、雄州防线。
这第二道防线就是四知府、四总管。
一是中山府知府詹度,军事总管刘法——统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八州军。
二是真定府知府陈遘,军事总管王厚——统真、相、邢、赵、洺州。
三是河间府知府赵鼎,军事总管折可适——统瀛、莫、雄、贝、冀、沧、永静、保定、乾宁、信安州军。
四是大名府知府李纲,军事总管童贯——统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通利、保顺州军。
赵俣要求四知府、四总管积极调将来闲置下来的西军来河北,及招募河北健勇充军,以为备边之画。
赵俣想用这四知府、四总管来建立起河北军事组织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招兵买马,充实实力,以此来巩固和加强河北的防御。
这个想法,赵俣并不是临时起意的,而是他早就跟朝中的一众文武大臣商量过了。
而黄河则是第三道天然防线。
赵俣希望通过这样加强部署,使得河北的防线固若金汤。
当然,目前来说,这还只是一个想法,毕竟,赵俣想重用的这些人,目前大多还在西北地区帮赵宋王朝收复西夏。
现在,赵俣只是先熟悉一下河北。
将河北的底摸完,赵俣在河北的官员和将领的相送下,离开了河北。
大臣代表詹度,还作了一首《平燕诗,称赞赵俣:
长亭春色送英雄,满目江山映日红。剑戟夜摇杨柳月,旌旗晓拂杏风。行时一决平戎策,到后须成济世功。为报燕山诸将吏,太平取在笑谈中。
洪武三年,正月十九,赵俣一行回到了东京汴梁城,凯旋而归。
章惇等人组织了极为盛大的欢迎仪式,汴梁城中的官吏以及百姓十里相迎。
欢迎仪式场面搞得很宏大,锣鼓喧天,鸣鼓吹笙,彩旗飘扬,整个汴梁城被一片喜庆的氛围所笼罩。
赵宋王朝的官员,自章惇以下,全都列队迎接。
一次战场都没上过的赵俣,身披铠甲,坐骑高头宝马,威风凛凛,身后是大队骑兵,以及雄赳赳气昂昂的神机军,浩浩荡荡地开进汴梁城去。
赵俣来到内城皇宫,缓缓登上大庆殿,坐回自己的龙椅。
大殿之内,香烟缭绕,赵俣神情肃然地端坐在大殿龙椅上,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王者之气。他的目光扫视过殿下的群臣,每一道目光都似乎蕴含着千钧之力,让人不敢直视。
所有大臣都发现,赵俣这次凯旋回来,气质与往昔大不相同。昔日的他,虽贵为帝王,但总给人一种温文尔雅、书卷气浓重的感觉。而今,他的身上却多了一股凛冽的杀气与沉稳的霸气,那是战场与胜利的磨砺所赋予他的独特气质。
大殿之下,群臣山呼万岁,声音震天动地。
赵俣微微抬手,声音沉稳而有力:“众卿平身。”
等大臣全都起身了之后,赵俣朗声道:“此番征程,赖卿等筹谋襄助,朕携山河胜绩,见社稷安宁、百业俱兴,皆卿等守国之功,朕心甚慰,特于此日,论功行赏,以彰忠良。”
赵俣也不废话,直接颁布论功行赏的圣旨:
“朕此次御驾亲征,数败契丹,讨回岁币、息钱,又得易、涿、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一州之地,以此安华夏之生灵,绍祖考之先志。所赖庙堂之策,集此不世之勋。当有酬庸,以昭异数,可依下项:章惇除太傅、进封楚国公;曾布、韩忠彦、苏辙、蔡卞、郭成各进官二等以上,并依恩例加勋封,其余有功人士,详细统计,不吝升赏……”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