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王者归来
…
临回东京汴梁城之前,赵俣送给了耶律延禧这个自己的“弟弟”不少礼物,像是之前他送给自己的海东青,像是不少赵宋王朝的特产,以谢他对自己的款待。
赵俣还对耶律淳、萧常哥、萧奉先、左企弓等人说:
“贵朝皇帝陛下承大辽九叶之基,临四海纷纭之世。其性豁达不拘,非拘于细谨之君,每以宏阔襟怀驭下,示天下以大度雍容;
处事果毅决断,虽遭社稷多舛,然屡于危局之中锐意更张,矢志图存,尽显英主之勇略。遇臣工谏言,常虚怀以纳,虽偶有从违,实乃深思熟虑、权衡全局之故。
至于军旅之事,亲历行阵,敢战之气魄,帝王中少有。
虽天命有归,国运式微,然其以一己之力,与朕周旋,屡破困局,欲挽狂澜于既倒,尽显忠贞守国之诚。
诚言,你我两朝形势如此悬殊,他犹能砥砺心志,不屈不挠,此等坚忍不拔之志,非寻常人所能企及,足为一代英杰。
不怕与你几人明言,若无他临危决断,此役朕必先取燕云十六州及平滦营三州,再图贵朝中京、东京、上京,以复我汉家疆土。
贵朝能保全宗庙社稷,皆赖他敢于决断。”
耶律淳等人万万没想到,他们眼中的大昏君耶律延禧,在赵俣眼中竟然如此英明神武。
按照赵俣的说法,如果没有耶律延禧的英明决断、应对得当,他这次就会灭了辽朝。
也就是说,赵俣将保全辽朝的功劳全都给了耶律延禧。
而且,看赵俣的意思,对耶律延禧,还颇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意思。
这让耶律淳等人一时之间有点搞不懂赵俣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要知道,一般来说,敌人的评价往往都是,最中肯、最客观的。
所以,耶律淳等人,尤其是耶律淳,忍不住怀疑起赵俣的动机来,‘陛下果真有宋主口中那般英明?’
可他们记忆中的耶律延禧,似乎总是那个沉迷于畋猎游乐,对朝政漫不经心的君主。他常常因一时的兴起而忽略国事,让朝臣们忧心忡忡。
耶律淳更是曾无数次在私下里与父亲耶律和鲁斡忧虑国运,担忧耶律延禧会将他们先祖辛苦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
不想,赵俣却给了耶律延禧这样一番评价。
耶律淳不愧是这一代辽国皇室中最有政治智慧的人,他很快就想明白了,赵俣如此抬举耶律延禧,是在给耶律延禧背书,免得耶律延禧因为辽国在此役中,连战连败,赔偿了大量岁币和利息,又丢了易州、涿州、金坡关、山后九州,以及西夏这个至关重要的盟友,而遭到清算,失去皇位。
敌所欲者我不为,敌所不欲者我为之。
耶律淳忍不住去想,‘宋主力保陛下践祚,恐非存善念,实乃揣度:若陛下承大统,其覆灭我大辽之胜算,或胜于他君在位之时,此诚养敌自重、包藏祸心之举也?!’
不只耶律淳想到了这一点,萧常哥也想到了这一点。
萧常哥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耶律淳,心想,‘昔者,先帝晏驾之时,若越国王膺大统,效宋主践祚之姿,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于内则惩治奸佞贪腐,任贤德,远小人;于外则整戎伍、修武备,以武慑敌。革除百年之积弊,振起九边之雄风,则我大辽之盛,或可再续。何至今日,失地赔款,遣金帛以纾难;嫁公主以和亲,忍辱而保社稷?’
这不是萧常哥一人的想法,而是很多辽人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清楚辽人有这样的想法,赵俣才说了这番话,想要助耶律延禧一臂之力,让他继续当这个皇帝,不然,要是辽国的皇帝真从耶律延禧换成了耶律淳,赵俣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可能要多费不少劲。
而只要辽国的皇帝依旧是耶律延禧,等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率兵起来反辽,赵俣只要掌握时机,别说收复燕云十六州了,他甚至都可以收复草原。
所以说,耶律延禧继续当辽国的皇帝对赵俣才是最有利的。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赵俣十分希望耶律延禧能继续当辽国的皇帝,可他也只能帮到这里了,再多,那就不是帮耶律延禧了,而是在害耶律延禧了。
耶律淳等人刚走出赵俣的行宫,迎面正好碰到了来行宫找赵俣的萧普贤女。
在场的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萧普贤女和耶律淳都是很明显的一怔!
尤其是,当耶律淳看清了,萧普贤女已经穿上了汉人的宫装,更是梳成了汉人已婚妇人的发髻了之后。
此时的萧普贤女,衣袂飘飘,发髻高挽,珠翠点缀其间,从前的冷艳英气收敛了不少,平添了几分温婉之气,那双曾经闪烁着草原儿女特有的自由眼眸中,此刻似乎蒙上了一层稳重的薄雾,让人看不清其内的波澜,昭示着她身份与心境的转变。
耶律淳的目光在萧普贤女身上停留了片刻,那复杂的神色中既有惊愕,也有难以言喻的失落与痛楚。
过了好一会,耶律淳才微微颔首,以礼相待,却难以掩饰他内心的波澜。
萧普贤女只是淡淡地看了耶律淳这个失败者一眼,就走进行宫,去见赵俣了。
耶律淳知道,萧普贤女慕强,想嫁的是英雄,而他,不仅输了与赵俣之间的战争,更是将萧普贤女输给了赵俣,哪里还能让萧普贤女正视他?
耶律淳心中五味杂陈,却也只能黯然神伤,默默转身离去。
耶律淳深知,自己与萧普贤女之间,已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那条鸿沟名为“败北”,名为“命运”,他想奋发图强,再将萧普贤女抢回来,只怕是痴心妄想了。
耶律淳一行回到燕京了之后,萧奉先在第一时间将赵俣对耶律延禧的评价告诉给了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大喜,对左右说:“昔时朕纵马射猎,众人皆道朕荒废朝政,却不知朕以猎练军,乃发扬祖制。独宋主知朕英主勇略、坚忍不拔,足见其识人之明,朕惜败于他之手,亦算不冤。”
觉得这么说,还不够,耶律延禧又说:“虽辽宋势殊,朕却能以谋止戈,保宗庙社稷不失,此非天命所归乎?”
实际上,耶律延禧也知道,他这次输大发了,搞不好会把他的皇位都给弄没了,于是,他又开始谴责祖先打草谷的危害:“昔我大辽以‘打草谷’掠民财、夺人畜,抢夺粮帛,看似逞威,得一时之利,却种下百年恶果,方有今日割地、赔款、和亲之祸。”
说到这里,耶律延禧语气一转:“今朕将先祖所掳掠之财帛尽数还给汉人,定能教辽宋两朝化干戈为玉帛,永结盟好,共赴太平盛世。”
耶律延禧的言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他已经看到了辽宋两国百姓和睦共处,共享太平的盛景。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萧奉先等人的建议下,耶律延禧下旨,以保住燕京路、平州路以及跟赵宋王朝签署了更平等互惠的和约为由,放假十日,举行庆祝活动……
……
不提辽国方面如何庆祝他们的胜利,只说将燕地这里的事情全都交代完毕了之后,赵俣就率领数万人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