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王朝建立之初,位高权重的大臣说杀就杀,王朝建立个几十年之后,想杀一个贪赃枉法的重臣,都畏首畏尾。
王朝建立之初,权贵的利益纽带捆绑的不是很牢固,利益网松散,同朝廷抗衡的能力有限。朝廷可以进行分配,让老百姓能够获取些许利益,保证老百姓的温饱。
随着利益关系网建成,士宦乡绅的力量越来越强,朝廷可用于分配的利益越来越少,王朝上升期人口越来越多,僧多粥少的局面会越来越严重。
皇帝也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可自古以来,坐天下的是皇帝,治天下的是臣。
所以,就算知道症结在哪里,皇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眼睁睁看着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走向衰落。
有一些皇帝,立志高远,刚好又能遇到变革的能臣,君臣一合计发起改革。
但是,一般情况,利益网已经形成,一个皇帝和几个能臣,根本就没有无力与天下士宦乡绅抗衡。
弱势些的皇帝,撑个几年,就会在朝野的围剿之中,铩羽而归,改革以失败告终。
强势些的皇帝,以铁血手段推行改革,却又很难培养出一个同样铁血的继承人。
最后的结果,新君上位,旧势力卷土重来,为了维护统治,新君直接推翻上一任皇帝利国利民的改革,在史笔上将其定义为苛政。
皇帝不可能禁止官员之间相互通婚,迎来送往,选拔上来的人才需要老资历的官员去带,逢上灾年,也不能去禁止官员士绅低价购买土地……
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以利益为纽带,慢慢的结网,到最后密不透风,欺上瞒下,垄断权力和财富。
在庙堂之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庙堂之外,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朱门之内,酒池肉林;朱门之外,饿殍遍地。
上位奢侈享乐,麻木不仁,下位饥寒交迫,无所寄存。
王朝走到这个地步,已经完全失去了利益再分配的能力。
老百姓求的,就是一个温饱,不能满足一定条件,这个朝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于皇帝而言,无用之人您留不下,于老百姓而言,无用的朝廷老百姓也容不下。
这个时候,有个政客出来振臂一呼,动乱四起,旧的王朝覆灭,新的王朝崛起。”
实话从来扎心,可现实就是很现实就是,李世民拊掌三声,对这个答案很满意。
“然后新的王朝重复旧王朝走过的路,等待下一次利益的打破与重组。”
李承乾点点头,“均田制度被破坏产生流民,朝廷征召其中身强力壮得作为募兵,父亲要李师傅训练募兵,用职业军人维护均田制度,保证府兵的战斗力。
府兵战斗力得到保障,又能延缓均田制被破坏的速度。二者相辅相成,哪怕最后均田制度被破坏,募兵也能顶替上府兵。眼下,这个组合暂时没什么问题。”
李世民笑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朕能为后人做的尽量的做,尽全力不把麻烦就给他们。
遇到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朕也尽力留下一个较好的局面。至于后人如何,大唐王朝最后会走向何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是这个道理。”
李承乾起身告辞,这甘露殿之后没事还是少来,陪皇帝吃饭就算了,还要负责哄人,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