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对于李昊阳来说算不上是个好日子。首先是第五师师长周启铭反对自己,周启铭认为:徐州防线任何一个师被调走对于整条防线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周启铭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李昊阳的头上。这位第五师师长向来以直言不讳与脾气暴躁着称,此刻他的脸色同样难看,但眼中却透着一股坚定。"参谋长,您这是要我们去送死!"周启铭一拳重重砸在桌子上,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第五师三万弟兄,您一句话就要我们全部填进太原那个火坑?"
"那太原呢?"李昊阳猛地站起身,指着地图上的太原,"太原一失,明军一周内就能兵临京师城下!”
周启铭眼中闪过一丝嘲讽:“参谋长,那我倒是问问你,重型装备我暂且不谈,我第五师三万弟兄就算用最快的速度搭乘火车从徐州赶往太原,最起码也需要三天的时间,这三天明军拿不下太原城?”
李昊阳的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周启铭的话如同一把尖刀直插他的心脏。
“而且重型装备呢?如果算上重型装备我第五师最起码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全部署在太原!”周启铭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发出“啪”的一声,“难道你要求第五师的所有弟兄拿着步枪去顶明军的装甲吗?!”
李昊阳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每一下都像是在敲打自己的神经。周启铭说得对,可他又能怎么办?
“蒙古八旗。”
就在李昊阳束手无策之时,周启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李昊阳不断思索着,自从新政以来,蒙古八旗对朝廷的忠诚度早已大不如前。那些草原上的汉子们,心里想的恐怕不是为大清效死,而是如何在这乱世中为自己的部族谋得一线生机。而且用骑兵进攻明军的装甲也是送死,只是从时间来算他们的速度确实是最快的。
"让蒙古八旗先顶上去,为我们争取时间。"周启铭的语气冷得像冰,"反正那些蒙古人迟早也要反叛,不如让他们在太原城下多消耗一些明军的弹药。"
李昊阳坐在了椅子上揉了揉眼睛,“周师长,明军已经把三秦吃了下来,伊克昭盟的蒙古人要想进来就必须走偏关。”
周启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参谋长,您觉得现在还有什么选择吗?就算是让他们从天上飞,也得给我飞到太原去!"
李昊阳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知道周启铭说得对。但偏关那条路,说是羊肠小道都算抬举了,蒙古骑兵要想通过,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有一点他赞成周启铭这个脾气暴躁的师长,那就是蒙古骑兵就算是飞也要赶到太原城下。
******
10月3日,清军折戟孟山,这代表着清军将不得不让出德川。10月8日为保存实力清第四十八师退出了德川城内,德川城的失守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清军上下最后一丝侥幸。
德川失守整个朝鲜半岛的口袋只剩下龟城,一旦龟城沦陷清军拢共13个主力师都将被明军合围。
10月9日凌晨四点一辆从清军军部开往太原的列车上,年纪高达六十八岁的老帅周云鹤奉命赶往太原以解太原之围,根据前天的前线形式,明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马村距离太原仅一线之隔,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明军北侧的防线明显缺兵少员,一旦清军从静乐发起进攻一举拿下临县,那么这只闯入清军腹地的三十三师即便其装甲再怎么坚固,缺少补给的他们将被完全包围。
周云鹤靠在列车的座椅上,浑浊的老眼透过车窗望着飞速掠过的荒野。六十八岁的年纪,本该在家中含饴弄孙,如今却要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中为大清续命。然而此时周云鹤完全不会想到,这场胜利将是清军在1914年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胜利,更不会想到清军在这之后要面对的是一个比现在更加严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