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中,虽有人负伤,但真正倒下的并不多。
“担架队!担架队!”张大彪沉着脸指挥担架队将伤员抬离战场。
与此同时,王野正紧急请求炮火支援,抓起话筒高声喊道:“东偏北位置发现暗堡,里面藏着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再往十一点方向还有一处!”
“柱子,你小子搞什么名堂?”
“偏了,打偏了,落点向右调一格!”
“好极了,命中了!下一个目标,两点钟方向!”
在王野的指引下,两门105毫米加农炮依次瞄准并摧毁了日军暴露的火力点,敌军几乎没有反击的能力。
姑且不论娘子关据点是否装备有大口径平射炮,即便有,超过105毫米的武器同样毫无意义。因为此刻王承柱等人采取的是隐蔽进攻,而敌人则是明目张胆地防御。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普通步战都难以应对,更别提重型火炮了。这场战斗几乎不可能取胜。
不久后,娘子关据点东侧七八个火力点全部被摧毁。这意味着部署在该区域的日军轻重机枪已所剩无几,尽管可能仍有零星暗堡存在,但已无法改变整体局势。
张大彪随即站起身,半蹲着谨慎向前移动。
一营战士们也相继跃起,这次不仅老练的士兵如此,新入伍的兵士也学会了隐蔽行动,不再直立前行,而是模仿前辈的动作弯下身子。
娘子关外围持续传来枪响,那是外部日军散兵发起的零星射击。
然而,这种程度的骚扰完全无需劳烦主力部队,一营自身配备的15挺轻机枪就足以压制住对方的攻势。
步步推进中,每行进百米,各机枪小组便会在两侧布设阵地,掩护步兵前行。外围敌军散兵很快被尽数剿灭。
转瞬间,距离战壕已不足百米。
这一距离极具威胁,再靠近即可发起正面冲锋。
若无法阻止第一营冲锋,使其突破据点防线,便是胜负难分的局面,尽管敌人自视甚高,但终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因此,敌人发起了最后一轮火力反击!
唯一能行动的那一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拖拽着另一辆同样受损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出现在娘子关据点东门入口处,试图利用两门37毫米主炮与两挺7.7毫米同轴机枪完成最后的反扑。
然而,结果依然无功而返。
两辆九五式轻型坦克的主炮总共发射了四枚炮弹。
敌方炮手的技术尚可,四枚炮弹均击中了三公里外的装甲列车,可惜未能命中关键部位,也未能熄灭探照灯。
王承柱那边总共发射了六发炮弹。
尽管敌人尝试规避,但最终仍未能逃脱。
随着“轰隆”“轰隆”两声巨响,两辆九五式轻型坦克相继化为两团烈焰,那四处飞溅的金属碎片犹如烟花绽放。
敌人的最后一波火力反击彻底失败。
张大彪趁势带领第一营官兵逼近至战壕边缘。
此时,据点东侧散兵坑内的敌军散兵已被全部消灭。
地方武装协同作战,迅速在战壕上方架设好桥梁,并推倒了对面的铁丝网。
战斗中,据点里的敌人尽管拼尽全力防御,却无法阻挡住第一营的猛烈攻势。十五挺机枪齐射,子弹如同雨点般倾泻,将据点内的日伪军彻底压制。
据点外,数十挺重武器迅速布置完毕,铁丝网也被一一摧毁。张大彪跃起的同时,抽出背后的鬼头刀。
随即,他的低吼划破夜空:“司号员,吹号,全体冲锋!”
号声嘹亮,几乎与此同时,东南方向也传来了同样的军号声,第二营随之发起进攻。
“冲啊!”张大彪第一个跃过战壕。
“杀啊!”老兵们不再隐藏,挺起武器,呐喊着向前冲去。
眨眼间,一千多名战士如潮水般越过障碍涌入据点,随即爆发激烈的肉搏战。
“叮当!噗嗤!”
金属碰撞与利刃入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伴随而来的还有双方的咒骂、怒吼、喘息以及濒死前的惨叫。
战斗迅速进入白热化,第一团的第一、二营战士无所畏惧地猛攻,据点里的敌人在绝望中疯狂反击,两股力量在铁轨和站台上展开了混战。
……
山腰上的观察哨里,赵刚看到部队顺利突入车站,紧绷的心终于放松下来。
两个营的主力已经成功入驻车站,这一仗胜负已定,因为按照王野的判断,这个据点的日军人数不会超过四个中队。
此前,新二团与三营先后击溃了两个中队的日寇。
因此,据点里剩下的日寇至多不过两个中队。
在刚刚的激战中,至少有一个中队的日寇伤亡。
所以眼下,娘子关据点里的日寇最多只剩下一个中队。
一千多名战士对抗不足两百的日寇,无论如何都是胜券在握。
说实话,王野在这里犯了个错误,实际上娘子关据点的日寇多达五个中队,即便到现在仍有三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