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陈二牛下去后,曹大猛手提铁棒,站在原地,一脸意犹未尽地说道:“都头啊,我看应该早点让我带领亲卫队过来才对。
你瞧,要是我早来一会儿,那些敌人一个都别想跑掉,我们也不至于损失这么多兄弟啊!”
李倚听了曹大猛的话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曹大猛的观点,同时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大猛,你说得没错,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我本以为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局面,却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这一次,又是一场公式化的守城战。虽仔细地规划了人员的分配,将他们分别安排到各个城门进行防守,自认为这样的布局已经是天衣无缝了。
然而,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己方人员的构成。老兵们经验丰富,战斗能力强,但新兵们则相对较弱,缺乏实战经验。李倚却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导致在战斗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比如错误地估计了老兵和新兵之间的差距。原本以为老兵们能够轻易地应对敌人的攻击,而新兵们只需要在一旁协助即可。
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新兵们在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时,往往显得手忙脚乱,无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还有就是自以为高明的夜袭计划并没有给敌人带来多大的影响,种种因素结合下来让己方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李倚不禁暗自感叹,这次面对的不过是李瑭这样一个没什么头脑的敌将。若是将来遇到李克用、朱温这样的强敌,他们手下人才济济,而自己的指挥水平又如此有限,恐怕到时候会输得一败涂地啊。
曹大猛原本只是随口抱怨一句,并没有真的责怪李倚的意思。然而,当他看到李倚竟然如此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过错时,顿时有些慌了神。
连忙解释道:“都头,你可千万别这么想啊!我绝对没有怪你的意思,我就是随口一说而已。”
李倚见状,微微一笑,安慰道:“大猛,你不必如此紧张。我知道你没有责怪我的意思,我也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说实在的,这次确实是我的指挥出现了问题。如果换作是曹都尉来指挥的话,肯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李倚心想,经过这次的事情,他也算是看清楚了自己的能力。既然如此,在自己的指挥能力没有达到及格水平前,以后还是安心做好一个“工具人”吧,把指挥的重任都交给曹延去处理。
曹大猛听李倚这么说,憨憨一笑,但一时之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就在这时,孟珍珠和曹延恰好一同走了过来,他们正好听到了曹大猛与李倚之间的对话。
孟珍珠性格豪爽,大大咧咧地开口说道:“李郎,这一次能够成功击退敌人的进攻,你的指挥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李倚听到孟珍珠的夸赞,不禁有些汗颜。他心里很清楚,这场仗之所以能打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占据了地利的优势,而并非他的指挥有多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