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人怎么可能有如此力量!这绝对不可能!”
燕王喜几乎崩溃。
数万大军就这么败了!
就算是站着挨打也能累死人吧!
可他看到了什么?
一个回合,数万大军伤亡惨重,而赢天帝气定神闲。
他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燕王,这就是你的依仗?若仅如此,你拿不下本太子!”
燕王喜战栗不已,赢天帝展现出的实力远超人力所能抵抗。
不由自主地,他的心中只剩下了深深的悲哀。
燕国恐怕真的要覆灭了!
这一刻,燕王喜内心的恐惧转化为对燕丹和雁春君的怒火。
原本与秦国交好,做个逍遥君主不是很好吗?
燕丹不顾生死,执意勾结匈奴谋刺赢天帝,如今非但未遂,还连累了整个燕国。
雁春君若不是沉溺美色,赢天帝怎会大开杀戒、闯入王宫?
自此以后,燕国将成为天下笑谈!
“啧啧……燕王竟这般无能!”
赢天帝叹道:“燕王,本太子今日暂饶你性命,且看你招惹本太子后有何下场!”
言毕,赢天帝携四女腾空离去……
“完了……全完了……”
燕王喜连连哀叹。
“不,尚有转机……我还有大将军!”
燕王喜好似抓住最后希望,只要吕布能击退秦军,他便有机会与秦国议和。
至于击溃秦军、 ** 秦国,他根本不敢奢望,早已被赢天帝震慑得胆寒。
面对这般强敌,他毫无信心。
唯有保住荣华富贵才是关键,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
赢天帝带四女与秦军会合,而秦军此时却遇到难题。
秦攻燕须借道他国,而走赵国路径最短。
但秦赵积怨已深,赵国绝不会答应。
待秦灭燕后若再图谋赵国,赵国将陷入两面夹击。
赵国战神武安君李牧与大将廉颇皆明确反对借道。
虽李牧驻守边疆防备匈奴,但闻此事即派使者回禀。
此时,**偃的宠臣、相国郭开已被不良人收买。
加之李牧与廉颇向来对郭开不满,郭开亦欲除之而后快,便借此进言。
称秦国难对付,若不允借道,恐秦先攻赵,届时赵国危矣。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虽有所恢复,却远非秦国对手。
秦王也担忧因此事与赵国交战,考虑借道请求。
然而李牧与廉颇坚决反对,使秦王犹豫不决。
得知此次领军的是白起,赵国民众愤慨不已。
长平之战时,白起坑杀赵军数十万,家家户户都对他怀恨在心。
这种情绪传至 ** 耳中,加之朝臣与百姓皆反对, ** 最终决定拒绝。
白起率五十万大军与赵国对峙,扬言若不同意便开战。
** 急忙派廉颇迎战,而李牧因事务繁忙无法分身,此时赵国中廉颇实力最强。
局势紧张之际,秦国太子嬴天帝在燕国闹出大事。
他为一女子杀害燕国重臣雁春君,又在妃雪阁屠戮权贵。
次日更闯入燕宫,击败数万守军,安然离去。
若非嬴天帝有意留燕王一命,燕王早已丧命。
听闻赵国之事,嬴天帝威胁若赵国不借道,便前往赵宫探视,后果难料。
此话令 ** 胆寒,连燕王的五万大军都束手无策,自己又如何应对? ** 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实则已决定借道秦国。
因为害怕再次遭遇如当年燕王喜那样的劫难,他担心自己未必还能有如此好运。
“秦太子的要求想必大家都清楚了。
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该如何应对此事?”
“大王,此事绝不可行!”
李牧站出来坚决反对:“大王,秦国野心勃勃,今日若对燕国开战,明日便会对其他国家下手。
若是答应秦国借道,我赵国将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
“恳请大王慎重考虑!”
“大王,武安君所言极是,请大王三思!”
廉颇也站出来支持李牧。
郭开镇定地说道:“启禀大王,臣认为两位将军的看法并不正确。”
** 偃立刻领会他的意思,“相国有何高见?”
其实,在上朝前, ** 偃已与郭开商议妥当,让他设法说服众人同意秦国借道。
没办法,实在是害怕啊!
“启禀大王,秦国多年来在边境屯兵五十万,却始终未曾与各国发生冲突,可见秦国并无与其他国家开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