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吧。
诸如此类的阴阳家学说无处不在。
平常都会接触,常人只是不知他的起源便是阴阳家。
百姓信这个,帝王也一样。
例如:
秦朝属水德尚黑色、汉朝属土德尚黄色、明朝属火德尚红色。
每一个朝代的帝王都讲究这个。
五德之说便是阴阳家创始人,邹衍,提出来的。
阴阳家学说百姓、帝王都信。
说明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是要择其善者而传之,不可一概而论。
这一番言论。
刘旦也是择其好听者而讲之。
鄙视老刘的言语,一个字都没讲。
老刘听了后,频频点头。
“嗯,有道理!”
随即他又问道:
“阴阳家可入选,那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学派呢?”
“例如纵横家、名家。”
“纵横家在七国争雄的时候用处是很大,合纵连横确实很厉害。
但如今天下已经一统。
你再推广他们,岂不是在给大汉找麻烦?
还有那个名家。
单纯就是一个耍嘴皮子的,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推广他们有啥用?”
刘彻其实还有句话没给刘旦说。
从秦一统天下,再到他们刘氏坐江山。
每一代皇帝都会自发的打压纵横家。
这一群耍阴谋诡计的,整天捣鼓着挑拨离间、反复无常。
绝对是帝国长治久安的危险分子!
要坚决打压!
这次纵横家请了金日磾出面。
他们什么时候勾搭在一起的?
刘彻眼神闪过一丝不满。
朕刚把金日磾提拔到光禄勋,他就飘飘然了?
看来之后要点点他。
金日磾出身匈奴,他恐怕不知道这个纵横家的危害。
至于名家,这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派。
一天天就会嘴皮子上下翻飞、强言诡辩!
刘彻实在没看出来名家对大汉有什么好处。
“唉!”
殿内负手而立的刘旦假模假样的叹了口气。
“父皇,您还是太嫩...呃,想的太局限性了。”
御阶上的刘彻死亡凝视着刘旦。
“你皮痒了是吧?”
“有屁快放!”
刘旦捂住嘴,假咳两声,刚才说顺嘴了。
“纵横家的学说确实有些危险,但是要看怎么用啊!
父皇的格局要放大些。
您可以把他们放在大鸿胪手下,让纵横家子弟作为大汉使节,出使敌国不就完了。
比如出使西域、大宛。
一语可引诸国混战,一言可退雄兵。
多好的外交官材料。
如果再搭上一个能言善辩的名家,以后咱们大汉的外交天团不就妥了吗!”
纵横家的本事不用多说。
鬼谷子的传承,牛得很!
名家其实也不差,白马非马的诡辩流传甚广。
让他们给纵横家打个下手。
绝配!
被老三这么一说,刘彻忽然感觉豁然开朗!
是啊!
自己的思维一直局限在七国争霸的时候,一直担心纵横家分裂大汉。
可是如今天下大一统多年。
自己对大汉也有信心。
绝不会因为一些人几句挑拨就分崩离析。
朕应该抬高视野,放眼更大的天下!
就如老三说的西域诸国,还有北方的匈奴,南方的山地小王国。
这才是更大的争霸舞台!
一个纵横家可以为我大汉效力的舞台!
刘彻看向刘旦的眼神赞赏无比。
朕果然不如老三多矣!
朕作为大汉的皇帝都没有的眼界,老三有!
好!
好啊!
刘彻更加坚定了传位老三的打算!
有此麒麟儿,他后顾无忧!
回到眼下,刘彻虽然心中高兴的不行,但是脸上没有显出分毫。
反而还板着一张脸,说道:
“哼!”
“算你臭小子糊弄过去!”
刘旦悄悄呸了一声。
不知道是谁刚才恍然大悟,又惊又喜的。
现在跟他装大尾巴狼?
呵!
刘旦心中好一番鄙视。
只听老刘继续说道:
“那杂家怎么说?”
“杂家就是个大杂烩,吹得是兼儒墨,合名法,其实就是啥都会一点,啥都不精。
都传播儒、墨、名、法了,还传杂家干嘛?
朕是不喜欢杂家这群人!
要不是他们现在蹲在你府邸墙角。
朕早把这群狼子野心的家伙抓起来了!”
对于老刘这番言语。
刘旦摊了摊手。
“杂家总结的百家学说也有可取之处,那本《淮南子》确实不错。
虽然淮南王有谋反罪名。
但是儿臣想吧,他毕竟是我刘氏宗族子弟。
诸子百家,我刘氏能出一个代表人物也不容易。
以后淮南王的着作流传下去。
世人也能想起我刘氏的好不是。
父皇要是一味抓住淮南王的罪名不放,那儿臣也没办法。
就听您的,把杂家划出去吧。”
这话一说。
瞬间给刘彻整了个大红脸!
老三都想到了要让刘氏在诸子百家中占一个席位。
他作为刘氏的族长。
竟然还没有老三考虑的周到。
唉。
我儿太优秀,父皇有压力啊!
嘿,压力一点点,喜悦也亿点点!
刘彻按下心中的嘚瑟劲儿。
老三一心在为刘氏着想,反而他自己成了不顾大局的小心眼。
惭愧,惭愧。
“咳咳,老三你说的对,是父皇狭隘了。”
“之前淮南王谋反一事,一应罪犯已经处理完毕,确实不应该牵连他人。
杂家愿意来献书,那就把他们纳入推广范围。
不能埋没了杂家着作!”
殿中站立的刘旦微微一笑。
他刚才那样说,不过是在以退为进。
老刘还真中计了。
嘿嘿!
刘旦只是略施小计,汉武帝也得入瓮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