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蹲在道具堆旁,看着群演小王跪得东倒西歪,腰间玉佩随着摇头晃出细碎的光。他记得庆朝太学里,先生教他们 “坐如钟” 时,廊下的青铜编钟正被雨水洗得发亮。
“王兄,” 他伸手按住小王悬空的臀部,指尖触到对方猛的一僵,“《礼记?玉藻》有云:‘坐必安,执尔颜。’臀部需着于脚跟,方合‘安坐’之道。”
“苏、苏老师,” 小王苦着脸回头,膝盖硌在青石板上生疼,“我这腿都麻了,真不是我不认真……”
“某初习礼时,曾在青砖上跪过三个时辰,” 苏明远从袖中摸出个棉垫递过去,“先以软物衬之,待气血贯通,自可久坐。” 他忽然想起李芳教他用 “人体工学椅” 时,自己坚持要坐圈椅的执拗,不禁轻笑。
棚外传来林婉儿的笑声,如檐下铜铃。她穿着戏里的月白襦裙,正追着一只误闯的蝴蝶跑,发间步摇晃出细碎金光。苏明远见她抬手作揖时手腕翻得太急,袖口险些扫到妆奁,忙起身唤道:“婉儿且慢!”
“又怎么啦?” 林婉儿转身时裙摆扬起,像朵半开的荷花。她看着苏明远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广袖在水泥地上扫出细微的尘线,忽然想起他第一次见自动门时,对着玻璃倒影作揖的滑稽模样。
“女子揖礼需‘右手掩左手,微推手’,” 苏明远示意她抬起双臂,指尖虚虚笼在她腕骨上方,“若如方才般急挥,便成‘武夫揖’了。” 他忽然注意到她耳后沾着的假发碎屑,伸手替她拂去,却在触到肌肤时触电般缩回手。
“先生教诲,小女子谨记。” 林婉儿歪头行礼,故意把 “女子揖” 做得夸张,红袖掩面时却露出狡黠的眼。苏明远看着她模仿《红楼梦》剧照的姿势,想起第四卷里她穿古今混搭婚服的模样,喉间忽然发紧。
“停!这画面太有爱了!” 副导演举着手机从拐角跳出,镜头里正录着苏明远耳尖发红的模样,“苏老师,您这耳尖都红到脖子根了,比古装剧还会演!”
“胡、胡说!” 苏明远转身欲走,却被道具木箱绊得踉跄,广袖扫翻了旁边的茶盏。林婉儿慌忙去扶,两人的手在半空相撞,她腕上的缠花发簪掉在地上,滚出一道温润的弧线。
“没事吧?” 苏明远弯腰去捡,却见发簪尾部刻着云雷纹 —— 与他玉佩上的纹路一模一样。这纹路在第四卷时曾引发血祭预言的风波,此刻却在片场的柔光里,显得格外柔和。
“苏老师!” 场工老陈的喊声打破僵局,他举着流血的手指从景片后钻出,“刚才搬道具划着了!”
“且坐!” 苏明远快步上前,从袖中取出个素白绢包 —— 那是他自制的 “急救包”,里面裹着晒干的艾草和薄荷。林婉儿见状,忙从化妆箱里翻出创可贴,却被他摇头制止:“先以葱叶裹之,《千金方》有载。”
“苏老师,都什么年代了……” 老陈看着他认真剥葱的模样,想笑又不敢笑,眼角余光却瞥见苏明远指尖沾着的葱汁,在阳光下竟泛着玉色的光。
“葱能解毒消肿,” 苏明远将葱段撕成薄片,裹在伤口上时忽然轻笑,“某初到现代,曾把葱当‘绿玉簪’,闹得李芳姐笑了三日。” 他想起李芳教他辨认蔬菜时,自己把西兰花认成 “西域珊瑚” 的糗事,语气里多了几分温柔。
“您这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宝贝啊?” 老陈看着裹好的葱叶绷带,忽然觉得伤口都不疼了,“要是直播教这个,肯定火。”
“火?” 苏明远挑眉,想起第三卷里自己用文言文写微博意外带火古风文案的事,“若能借此传扬古法,倒也不负穿越一场。”
这话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愣。林婉儿望着他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他在《向往的生活》里坚持用手抓饭,把汉堡认成 “西域肉饼” 的场景 —— 那时的他像块顽石,如今却在时光里磨出了温润的光。
棚顶的灯光忽然暗了暗,梅雨季的雨说来就来,噼里啪啦砸在铁皮上。苏明远望着窗外的雨幕,想起庆朝的雨打在国子监的琉璃瓦上,也是这般声响。他下意识摸向腰间玉佩,却触到了现代手机的棱角 —— 这 “铁盒传音器”,如今倒比玉佩还顺手。
“苏老师,您看这个!” 小王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刚上传的花絮视频,标题写着《片场的行走礼书》。苏明远凑近去看,却见自己纠正群演跪坐的片段被剪得格外清晰,弹幕里飘着 “古人的膝盖是铁打的吧”“求苏老师出礼仪教程”。
林婉儿忽然指着屏幕笑出声:“你们看这个!” 画面里,苏明远正教她女子揖礼,背景里的场工老陈偷偷模仿,却把腰弯成了九十度,像只鸵鸟。弹幕顿时被 “老陈 cosplay 兵马俑” 刷屏。
“这倒有趣,” 苏明远看着老陈涨红的脸,忽然想起第二卷里他在选秀节目中把 “C 位” 理解成 “丞相之位” 的糗事,“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今日方知,市井之间,亦有乐子。”
雨越下越大,摄影棚里的备用灯次第亮起。苏明远站在镜头前,看着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忽然注意到自己的影子与现代的聚光灯重叠 —— 这道影子,曾在古代的烛火下读《四书》,也曾在现代的霓虹里写微博,竟这般奇妙地融在了一起。
“苏老师,来补个妆!” 化妆师举着粉饼过来,却见他正对着镜头整理广袖,动作里带着浑然天成的古意。她忽然想起网上的评论:“看苏明远走路,像在看《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补妆时,苏明远从镜子里看见林婉儿正在教小王正确的揖礼手势,两人笑得前仰后合。他摸出手机给李芳发消息:“今日花絮,或可作‘古风人设’之助力。” 发送后才想起,李芳曾说过 “娱乐圈需要的是传奇,不是真相”,而他此刻,却在努力让传奇成为真相。
棚外传来孩童的笑声,不知谁家的孩子冒雨跑过,踩出一串水花。苏明远望着那小小的身影,忽然想起第五卷里他成立 “明远书院”,收古代杀手为徒的场景 —— 或许,这点点滴滴的花絮,便是文明传承的星火吧。
“各单位注意!” 导演的喇叭响起,“下一场,雨中送别戏,准备!”
林婉儿踩着木屐过来,襦裙下摆已被雨水洇湿。苏明远见状,忙脱下单衣披在她肩头,却忘了自己穿的是古装中衣,露出半截小臂。在场众人先是一愣,继而爆发出哄笑 —— 这场景,倒像是古代书生救现代姑娘了。
“苏明远!” 林婉儿红着脸推他,“你这是哪朝的礼仪?”
“此乃‘君子护花’之礼,” 苏明远一本正经地整理衣领,“虽无典籍可考,却合‘仁心’之道。” 他忽然压低声音,只有两人能听见,“待戏毕,某请姑娘吃‘西域肉饼’如何?”
林婉儿愣了愣,继而笑出眼泪 —— 这 “西域肉饼”,不正是他初到现代时对汉堡的称呼么?她望着他眼中的星光,忽然觉得,这穿越而来的状元郎,早已在她心底,种下了比墨香更浓的情种。
雨幕中,摄像机缓缓推进。苏明远望着镜头,忽然想起第一卷里他误闯小剧场,朗诵《将进酒》的那个夜晚。那时的他惊慌失措,此刻却能在镜头前从容挥袖 —— 原来成长,从来不是丢弃过去,而是带着墨香,走向星光。
花絮视频在午夜时分破亿。当网友们发现苏明远走路永远靠右时,# 古人的强迫症# 登上热搜。有人截图对比《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行人走位,惊觉竟与他如出一辙。《国家宝藏》官微转发时配文:“礼仪之邦,不在古籍里,而在有人愿意为之较真的当下。”
苏明远坐在保姆车里,看着手机里的评论,忽然想起庆朝太傅 —— 那个曾追杀他的古代势力首领,如今却在 “明远书院” 讲《资治通鉴》。车窗外的霓虹掠过他的脸,他摸出袖中的竹叶 —— 那是从第一卷一直留到现在的枯叶,叶脉间竟隐约透出新绿。
或许,这便是命运的妙处。他曾以为自己是现代的过客,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古今之间,最生动的注脚。
雨停了,月亮从云层里探出头来。苏明远望着那轮明月,忽然轻笑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他,有幸成为这流水里,那朵带着墨香的浪花。
“苏老师,您这发量真是让人羡慕。” 阿巧举着牛角梳感慨,“现在的小鲜肉都得戴假发片,您这一头乌发,简直能去拍洗发水广告。”
“某幼时每日卯时起,以皂角水沐发,” 苏明远望着镜中自己束发的样式,忽然想起李芳第一次见他散着头发时,惊呼 “古装男神塌房” 的滑稽场景,“《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轻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