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血污幼体(Brood Neonate)
一、生理特征:神血污染中的初始形态
血污幼体是哥布林种族的起点,孵化于充满神魔能量污染的腐殖环境中 —— 通常是幽冥沼泽的酸性泥浆池、矮人废弃矿坑的辐射裂缝,或是血族初拥仪式失败后的血污之地。这些幼体体长 30-50cm,皮肤呈半透明灰绿色,尚未形成完整角质层,能隐约看到体内流动的荧光色体液(神血残留的能量反应)。瞳孔泛着浑浊的荧光,分为两种变异类型:
暗荧型(占比 70%):瞳孔呈灰绿色荧光,对黑暗环境适应力强,能在微光下辨别 5 米内移动物体,是未来斥候预备役的主要候选。
炽荧型(占比 30%):瞳孔泛血色荧光,体液温度高于常温 10℃,具备初级热力感应,是祭祀学徒和锻造胚子的天赋特征。
幼体皮肤表面覆盖着黏液状分泌物,含有从神血中继承的腐蚀酶,能分解接触到的有机物质(如腐肉、植物纤维),但对金属的侵蚀力较弱(仅能溶解铁锈)。这种分泌物也是族群识别幼体的重要标记 —— 每个巢穴的分泌物气味独特,幼体若误入其他巢穴会被立即识别并驱逐。
二、社会定位:族群的 “有机齿轮毛坯”
作为孵化后 1 年内的未成熟个体,血污幼体在哥布林社会中承担着 **“可消耗的未来资源”** 角色。他们没有独立职业,而是根据生理特征被分配到不同培养线路:
工房见习生(40%):跟随 Level 2 泥垢工蜂学习基础劳作,如用分泌物软化腐肉、搬运小型矿石,每日需完成 “10 公斤腐肉分拣” 或 “5 米隧道清理” 的基础任务。
祭祀侍童(20%):进入血藤祭司的巢穴,负责收集鼠脑、调配祭祀用的腐液,在仪式中担任 “血肉祭品传递者”,需忍受高强度的血腥味刺激(淘汰率高达 80%)。
斥候学徒(30%):被灰影游民带入地表,学习模仿人类孩童哭声、识别不同种族的气味轨迹,首次外出存活率仅 30%(常被野兽或敌对种族捕杀)。
自然淘汰者(10%):因体弱或变异过度被放弃,成为族群食物储备或祭祀祭品(这也是幼体死亡率高达 70% 的主因)。
在机械之嗣派系中,部分幼体被接入微型齿轮神经接口,进行 “齿轮共鸣训练”—— 通过接触永动岩核的能量波动,培养对机械装置的基础感知能力。这类幼体皮肤会出现金属颗粒嵌入的变异,未来有概率成为齿轮工匠或机械操控者。
三、潜在职业方向:生存筛选的起点
血污幼体的三大职业胚子并非固定,而是通过 **“生存压力测试”** 动态筛选:
1. 劳工胚子:族群的血肉基石
培养核心:强化体力与环境适应力,喂食高腐殖饲料(掺杂恶魔碎骨的腐肉糊),定期进行隧道坍塌模拟训练(在限时内清理阻塞通道)。
关键变异:若幼体在 3 个月内体重增长 20%,且皮肤角质层厚度达标,可晋升为泥垢工蜂的 “矿坑掘手” 分支;若胃酸分泌量超标,会被分配至 “腐食分拣者” 岗位。
社会价值:劳工胚子是哥布林社会的 “可再生资源”,即使在资源匮乏期,族群也会优先保留 10% 的幼体作为未来劳动力储备。
2. 祭祀学徒:腐生魔法的幼苗
启蒙仪式:在血藤祭司的监督下,幼体需生吞活鼠并保持意识清醒(测试对血肉魔法的亲和力),成功存活者会被植入微型血藤孢子,建立与自然腐生能量的初步连接。
淘汰机制:若植入后出现排斥反应(皮肤溃烂、神经紊乱),会被立即处决并制成祭祀图腾;若孢子与神血残留能量共鸣,瞳孔会出现藤蔓状荧光纹路,成为高阶祭司的重点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