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大殿上传来全福儿的声音。
“儿臣有本启奏。”百里兴安扬声道。
“说。”太初帝看向自家儿子手中拿的奏疏和信封,大概知道是什么了,估摸着是徽州安县的事出结果了。
“是,儿臣此次上奏,是要参徽州知州王衡阳知法犯法,包庇子侄,篡改安县政绩,阻挡朝堂进一步解决金陵洪涝一事。”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可有实证?若无实证我们吏部担不起这个责任!”吏部侍郎郭强听到百里兴安掺徽州知州的消息,惊慌失措,徽州的政绩当初是经的他的手,安县的事,他多少知道一点,但哪个县会不虚报一点呢?
“郭侍郎要的实证就在此处,您别急啊,孤也是要掺您的,稍等片刻。”百里兴安扬了扬手上的折子,发现不对,又换成信封扬了扬。
“齐惟明,官员的政绩考核是你们吏部的事,你怎么看?”太初帝看向齐惟明问道。
“臣在,昨日殿下于召见微臣,已然给微臣看过查收上来的各项数据,证据充足,是以微臣下朝后回吏部,与其他大人一起商议,将重新递呈徽州的政绩考核结果。”齐惟明恭敬行礼回答道。
“父皇,儿臣认为,徽州知州包庇其子侄篡改政绩,在安县胡作非为,多加税收致使安县民不聊生,横尸遍野,此等做法,罪不容赦!”说罢便将信封交给全福儿,呈到御前。
“荒唐至极!拿下去给诸位爱卿好好看看。”太初帝抬眸看向殿中的群臣,有些大臣开始颤抖,生怕看见自己的名字,有些大臣群起激愤,怒骂道此等奸臣人人得而诛之!
“兴安,你认为该如何罚?”太初帝问道。
“儿臣认为,徽州境内所有涉事均应押入天牢,待查清所有所犯之事后,再做处罚;京中各派系插手徽州一事也应当细细审理,不留隐患。”
“陛下,微臣认为不妥,若将徽州所有涉事官员全部押入京城天牢未免时间过长,途中万一出现任何意外,这往后该如何查?”礼部尚书张谦益扬声道。
“那按张尚书所言,该如何处置?”百里兴安问道。
“微臣认为,徽州安县所有涉事官员应直接押入金陵大牢,由平南王坐镇,派锦衣卫指挥使江行知亲自审讯。”张谦益话音刚落,吏部侍郎郭强便提出质疑:
“为何是金陵大牢,张大人的意思是押入京城途中会有人从中截杀吗?”
“金陵由平南王坐镇,与徽州安县接壤,是最快方法,此事因金陵防洪泄洪而起,金陵的各大官员包庇徽州的可能性最小。”张谦益懒得理郭强,昨夜太子可不止召见了齐惟明,同样召见了他,只不过用齐惟明做的幌子,他是太子的人帮他翻墙进去的罢了,为了陛下和安县的百姓,翻就翻了。
“微臣赞同张大人所言,臣一届武将不懂什么弯弯绕绕,但臣知道,金陵和安县的百姓等不得,金陵的官员跟徽州一样,想要政绩,必然不会错过此次绝佳的机会。”温伯玉突然出声道。
“兴安啊,你怎么看?”太初帝坐在龙椅上,感觉这么靠着不舒服,又悄悄挪了挪,换了个姿势看他们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