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瑾一路从朱雀门进到皇宫,便径直去了甘露殿,可小太监却说皇帝正在气头上,谁也不见。
谢瑾不死心,就在外边等着皇帝,毕竟,他很想看看皇帝对此事的态度,若是抱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心态迁怒于江湖,那这件事便不好收场了。
小太监拗不过谢瑾,只好硬着头皮进去通报,小太监刚入内,就听见皇帝的斥责声。随后小太监哆哆嗦嗦地说了句:“陛下,太子殿下已经在门外候了多时了,奴才不敢不报。”
谢瑾已经做好了被自己的皇帝老爹打发走的准备,但却听见皇帝只说了句:“让他进来。”
随后,小太监一路小跑了出来,给谢瑾做了个“请”的手势。
谢瑾点了点头,随即入内,见到皇帝便恭敬行礼道:“父皇龙体康泰。”
皇帝摆了摆手,道:“身体如何?”皇帝一直背对着谢瑾,所以也让谢瑾摸不清皇帝的情绪。
谢瑾道:“启禀父皇,已经差不多了。”随即重重跪倒在地,请罪道:“此次冬猎之事,罪责在我,没有做好万全之策,还望父皇责罚。”
皇帝只是淡淡说道:“万全之策?那么说来,你是提前知道了?”
谢瑾急忙道:“儿臣并非此意。”
皇帝终于转过身来瞥了一眼谢瑾,也没让他起来,而是将一堆折子扔到了他眼前,道:“看看吧。”
谢瑾捡起地上的折子一本一本翻看着,全都是有关此次围猎之事的参折,而参的人,自然也就是谢瑾,而写这些折子的,大部分都是在此事中有家人遇害或者是受伤的大臣。
那些人认为是谢瑾玩忽职守,没有提前对猎场及其周边进行大规模排查,才让那些刺客有可乘之机,酿成此次大祸,此种事件从未发生过,如今发生,不仅仅是逝去了不少生命,更是将朝廷的信誉和脸面彻底扫地,这件事不可谓不严重。
更有甚者,已经将此次事件定义为宫变,虽未明说主谋是谁,但字里行间都在抨击着谢瑾。
谢瑾看完,一阵无言以对。
皇帝道:“你有什么打算?”
谢瑾道:“儿臣自知此事责任在我,所以如何责罚,定不会有半句怨言,可是,将此次事件定义为宫变的那些人,是不是……”
谢瑾也一时找不出什么词来形容那群大臣,最终只是轻叹一声。
皇帝则是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朕的颜面,朝廷的颜面,都被踩在了地上!那些江湖人要是不安分,朕就再来一次马踏江湖!”
昔日围剿魔教,皇帝就借此为名马踏江湖,大大削弱了江湖的实力,直到如今还有余威。
可是如今若是再来一次,对江湖对朝廷都不是什么好事。
谢瑾道:“陛下,此次事件您也看到了,并非江湖为之,那些白衣刺客都是五官被削平的死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