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瑾没想到皇帝会问他这个问题,思索片刻后,道:“唐俭、张公瑾、刘正会、赵广汉还有慕容恪,这几位阁老都能堪此大任。”
“咦?”皇帝有些疑惑,道:“这几人中可有明王党中人,你如此举荐,朕是该说你大公无私呢?还是其他的?”
谢瑾道:“儿臣以为,为国举贤理应举荐真正有才能者,无关党派纷争,如有其才,虽仇不弃。”
皇帝听罢,轻叹一声,道:“你若是个臣子,定能做一个万古流芳的诤臣,可你要明白,朕,寄大希望于你。”
谢瑾趁着现在,也说出了心中的疑虑,道:“父皇,我有一事不明。”
皇帝却像猜透了他的心思一般,道:“你记住,要做天下人的皇帝,就得守规矩,地位越高,所要顾忌的也就越多,明白?”
谢瑾不是很明白,还想询问,却被皇帝直接打断,皇帝话锋一转,道:“朕念你刚从江湖回来,对朝中事务不甚了解,但歇了这些日子,也该替朕分忧了。”
谢瑾道:“请父皇安排。”
皇帝道:“朕如今身体恢复,所以,冬猎这个传统就不能荒废,交给你去办吧。”
谢瑾微微俯首,道:“儿臣领命。”
皇帝点了点头,又从棋盒里拿出一枚棋子,可看着棋盘上谢瑾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的布局,瞬间没了继续下去的欲望,把棋子再次丢回棋盒,道:“你去吧,朕乏了,要歇歇。”
谢瑾知道是自己这棋下的确实是稀碎,所以也是讪讪一笑,便行礼退了下去。
既然皇帝给他安排的事情,他就一定得做好了,一来他是真想为皇帝分忧,二来,与钟莹相见的日子就快到了,他不想让钟莹觉得他还是那个不着调、不做正事的谢瑾。
如此想着,当即便去点了一些官员,与太子府属官一起谋划起这场冬猎。
…………
杨世平那边,连日的舟车劳顿以及各处的大小事务已经让他有些疲惫,但好在船能在天黑前停靠在洛阳城外,这比他预想的要快了一些,但也是好事,能在洛阳城好好休整一番,次日一早启程,在天黑前便能到京兆,再休整一夜,之后便能进宫面圣,至此,他的使命也算完成。
如此想着,杨世平揉了揉眉心,稍稍缓解一下疲劳,随后便去了钟莹房前,轻轻叩门,道:“公主,我们就快到洛阳了,还请做好准备。”
钟莹并没有回答,杨世平只是再次重复了一遍,便转身离去,他至今也想不明白钟莹为何是这种反应,毕竟以他的老道经验,看这些事情是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