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在问谢瑾,有没有做好准备迎娶太平公主,有没有做好准备接受迎娶钟莹之后东越对他的支持从而导致其他朝臣的支持,有没有做好准备在这些支持之下一步步踏上皇位,哪怕脚下踩着的是尸山血海。
想明白这些,谢瑾的心情又是一阵沉重,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道:“儿臣明白,儿臣接的住!”在他看来,他总能找到一种方法,让诸如此类的争斗变得不那么血腥,最后变成皆大欢喜的局面,虽然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他相信自己找得到。
皇帝轻声一笑,随即看向杨世平和韩昌龄,笑着说道:“哎呀,朕的儿子比朕可强太多了啊!”
杨世平道:“江山代有才人出。”
可韩昌龄和明王的脸色可就没那么好了,他们也都是聪明人,他们也知道,皇帝这些话不单单是说给谢瑾听得,更是说给在座的每一个听得。
明王深谙其中道理,眼底悄然闪过一丝决绝,或许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想要什么,舍弃什么?这个问题同样摆在他面前,让他做出选择。
皇帝随即向杨世平说道:“杨阁老,即日起便由你和东越商讨此事,此事也该提上日程了!太子生性放荡。有个管着他的人也好。”
随即又想到钟莹在江湖陪着谢瑾干的一些事,无奈的笑了笑,又补充了句:“或者,有人陪着他放荡也好。”
说罢,众人便笑了起来,只不过是有人真笑,有人假笑。
谢玄不禁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明王妃的出身同样不俗,乃是凌烟阁二十四阁老之一的段志玄的小女儿,谢玄也因此得到了不少亲近段志玄的朝臣支持,但跟整个东越相比,还是差了些。
而且届时看到东越也支持谢瑾,那朝中不少中间派也会转身投向谢瑾,甚至明王阵营中也会有人倒戈,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道理就是这么现实。
想用朝中大臣的支持迫使皇帝立谢玄为储君的方法看来是行不通了,虽然他还有后手,到那时万不得已才会用的,有些事,他也不愿去做,但有时候又不得不去做。
等宴会即将结束时,谢玄起身道:“父皇,听皇兄说,朝堂之外的景色也别具一番风味,儿臣在北疆三年,回朝后也被政事所累,所以,儿臣也想向父皇告个假,出去休息些日子。”
皇帝道:“去吧,你比太子更沉稳,行事也更有规矩,不会像太子那般胡来,你去吧,朕放心。”
本来是夸赞的话,可谢玄听来却有些刺耳,就算谢玄在这些方面都强过谢瑾,可是储君之位却不是他的。
有时候一些话,若是没有真切感受到什么的话,只会沦为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