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秘书进办公室,推开门看到五十岁左右的赵立春,精力充沛。长相和赵瑞龙有几分相似,梳着大背头,浑身散发出领导者的气质。
“你好,祁同伟同志。”
赵立春很镇定,笑着伸出手。
“听说咱们省这次只评了一个一级英雄模范。”
“所以我特别想见见你……”
“虽然我主要负责经济建设,但经济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警察们的努力。”
看看人家说的话,祁同伟实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赵领导好。”
祁同伟也不慌不忙,嘴角带笑:“这些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运气稍微好一点罢了。”
“哎呀!哪是什么运气,这分明是你真本事!”
赵立春冲祁同伟挥挥手让他坐下,然后仔仔细细地打量着他。
“你也清楚,省里的王政最近出了点状况……”
“他也是管经济的,就因为他根本不把法律当回事,害得我们省里闹出这么大动静。”
祁同伟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和这种大人物聊天,他说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他没明说的意思。
所以,听人说话要听背后的意思,看人要看他们心里怎么想。
“别紧张,放轻松点……”
见祁同伟一声不吭,赵立春以为他紧张了,便露出笑容继续说道:
“我听说你祁同伟同志可是京海、绿藤两地扫黑行动的核心人物……”
“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关系到我们省一千多万百姓的生活呢。”
“他们以前的经济模式漏洞百出,就像筛子一样。”
“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对调查组、专案组动那些歪脑筋,想要搞事情灭口,对吧?”赵立春挪了挪屁股接着说。
“所以,祁同伟同志……”
“我想听听你对我们省——准确来说是京海、绿藤这两个地方……”
“未来的经济‘四一零’规划,在法律这一块有什么好建议没有?”
“比如说,怎么既能创造好的营商环境,又能让那些当管的不乱来?”
祁同伟一听,心里暗自苦笑。
他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些领导,为了拉近关系,总是假装对你熟悉的领域感兴趣,虚心求教。
但问题是,他们会真的听你的建议吗?
除非是笨蛋才会信。
为什么?
因为祁同伟的一套法律原则,正好堵死了赵立春搞经济的路子。
再说啦,这些人根本不是真心想问,只是想混个脸熟而已。
“这个嘛……”
祁同伟心里门儿清,自然不会把什么都掏出来。
他装作思考了一会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领导,您这是给我出难题了。”
“我一直觉得,守法是每个老百姓都该做到的……”
“您突然问我怎么才能既好又不违法,这话听起来,好像所有好东西都得违法才能得到似的。”
赵立春一听,愣了一下,像是吃了一惊。
他马上挑挑眉毛,装作自己说错话了。
“哦……对对对,你看我这张嘴,连领导都不会说了……”
“小祁同志说得对,守法确实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唉,你也知道……”
“京海、绿藤两地的营商环境,那简直是乱七八糟……”
赵立春嘟囔了好一阵子,也没弄清楚到底怎么办才好,脸上始终带着谦虚的表情。
人都说水往低处流才能成海,人低调才能当王。他们这种层次的人,从没见过谁是张牙舞爪的,都是藏着本事,默默做事,想着干大事。
"真是抱歉,领导。"
祁同伟笑着摆摆手:"我这个人只会破案抓人,经济和法律的事情,真没研究过。"
"这方面的本事我是真不擅长。"
赵立春听得特别专注,听完后还点点头表示理解:"哦,没事没事,是我的错。"
"不过,小祁..."
"你知道,绿藤现在归京海管了..."
"最近京海打算建个开发区,前几天我和你们市里的高育良书记聊过这个计划。"
"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还是交给民企开发比较好..."
"为什么?"
"主要是想给京海、绿藤的民企做个榜样,让它们明白府衙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没有变。"
祁同伟有些疑惑地看着赵立春。
他转过身子一边听一边思考,这话题怎么越扯越远了,自己一个警察,跟这些事情八竿子打不着。
"所以..."
"经过挑选,我们省里有个新兴企业叫山水集团,最有代表性。"
"它们要参加京海开发区的项目竞标。"
"小祁,你要是方便的话,帮忙监督一下,法律这一块一定要把好关。"
祁同伟一下子听明白了,全明白了。
赵立春说了半天,就是在等他表态呢。京海开发区的莽村项目涉及一大笔府衙资金,几亿甚至几十亿,哪家公司能随便接下?
本来陈淑婷的建工集团有资格,但很遗憾,京海换了新老板。甚至整个汉东都要换老板了。
这意味着京海开发区的大蛋糕要重新分配了。
赵立春知道自己现在势头正旺,怕给儿子赵瑞龙惹麻烦,所以特意把他叫来,先拉近关系,再表明态度。
"明白了。"
祁同伟回过神来,装出很听话的样子点点头:"领导放心,只要不违法,我们警方不会干涉开发商在京海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