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来了。”
刘青山赶紧去洗漱,到了厨窑一看,只有老妈自己。
“我爸呢?”
“喂牲口去咧。”
“青松呢?”
“和你爸一起去咧。”
“紫……”
“你是想问朱丫头吧?”王凤仪审视着刘青山。
刘青山嘿嘿笑了笑,也不反驳,而是说道:“人家是客人,关心一下不是应该的吗?”
“在紫苏那窑哩。”
“哦…”
“蝎子酒额给她抹过咧,没伤到骨头,歇个一天半天的估计就能走路咧。”
刘青山有些愕然,“妈,你给我说这个干啥?”
王凤仪淡淡一笑,“额是你娘,你是从额肚子里爬出来的,额会不知道你心里想的啥?”
“那我心里想的啥?”
“哼!”
王凤仪横了他一眼,又叹气道:“娃啊,不是额臊你的气。实在是那丫头……长的太俊了!
真跟那画里走出来的人儿似的!人家还是首都人,听说还在首都的科学院上大学哩!
咱家这条件……”
老妈有点自卑了。
其实这也正常,别说是在这个年代了,就是在后世,你说你是首都人,那都能引来一阵羡慕的目光。
首都人好啊!
高考分数低、医疗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社保福利好……
等等等等。
好处太多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你是首都人,那你人生的起跑线就比别人领先三步!
至于现在这个年代,首都人那更是了不得!
这是大大大大大城市!
能天天看到主席他老人家哩!!
在乡下人眼里,首都,那就是天上。
刘青山能体会到老妈的心态,他呼噜噜喝了几大口苞谷糊糊,忍住拉嗓子的感觉咽下去后,笑呵呵道:“妈,咱家条件不好这只是暂时的。刘邦没当皇帝之前,不也是个流氓么?”
“我现在是高中生,明年还要考大学!”
“等我考上大学,我也是大学生,到时候我也去首都读书,不比她差多少。”
这话顿时稍稍燃起了王凤仪的信心,她想起自己这大儿子从小到大都学习成绩优秀。
“那你可要好好学,好好考!”
“别光耍嘴上功夫!”
“要不你别抓知了猴咧,在家读书复习吧。”
刘青山连连摇头,又语重心长道:“妈,这可不行。学习要劳逸结合,就是说不能一直死学,要多换换脑子,这样学习效果才好。你放心吧妈,我心里制定的有学习计划,等知了猴的买卖走上正轨了,我就开始在家复习功课。”
“那你可要当点心,别忘咧!”
“嗯嗯,放心吧。我在全村人面前说要考上大学,要是考不上,我这脸还往哪搁?”
“你知道就好,赶紧吃吧,锅里还有一个鸡蛋,你给吃咧。”
“谢谢妈。”
“吃你的吧。”
王凤仪起身走了出去,留下刘青山一个人在那里呼噜噜喝苞谷糊糊。
这苞谷糊糊其实就是用玉米糁熬成的汤。
喝起来口感一般,喝多了还拉嗓子。
至于菜……
腌黄瓜。
好在还有一个鸡蛋,多多少少不算太寒酸。
刘青山一口气喝了两大碗苞谷糊糊,就着腌黄瓜啃了三个黄窝窝头,又吃了一个鸡蛋,这才感觉饱了。
就当他收拾碗筷准备去洗碗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大锅~”
刘紫苏的小脑袋从门外探了进来,笑嘻嘻道:“白鹅姐姐叫你哩!”
啥?
白鹅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