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位置在前排,还有人给自己安排座位是怎么的?
看着孙德志一脸认真的模样,陆一鸣半信半疑地往前走,陆一鸣认真的看着前方,没有注意到,夏莹莹正在坐在中间的一个位置向他招手。
果然在第二排靠右边的过道旁,陆一鸣看到自己名字的桌卡。
只有写作小组核心成员,才会有这样的待遇,要给写作小组的核心成员留位置。
这样的交流会,如果不是陈舒云要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一起学习,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在一旁学习的机会。
陆一鸣入座后,和身旁的人简单地打个招呼,就准备认真学习起来。
很快,一个身穿深灰色制服,把头发扎起来,看起来十分干练、飒爽的三十七八岁的女人,迈步走上台去。
这个女人就是市政府办副主任陈舒云。
陈舒云走上台,做了个开场白,“在学习会之前,有点我需要再次重申一下,我们开展写作小组交流会,是为了大家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不要在里面拉帮结派搞小团伙,不要破坏了学习的氛围。”
此话一出,陆一鸣就觉得自己猜对了,来的人几乎都是办公系统里面的人,这些人在单位里几乎都是领导身边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能够跟领导说得上话,比较有前途的人。
这也是省政府办公厅,取消试点的原因吧,这万一有些人在里面拉帮结派,那就是给政治生态留下隐患。
然而,不得不说,这的确是结交人脉的好地方,如果能够成为这些人的核心,在汉江市的人脉自然不必说。
陈舒云继续开口道:“按照惯例交流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来学习几篇比较不错的文章。”
随着,陈舒云打开身后的大屏幕,陆一鸣变得诧异起来,因为学习的文章,赫然是他前段时间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的那几篇文章。
陈舒云解释道:“只所以学习这几篇文章,是因为这几篇文章,把我们身边的事情挖掘出来,以以小见大的方式,真实地反映我们汉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陆一鸣身边的那人,看到了文章的署名,诧异的看了看陆一鸣的桌卡,接着便是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向陆一鸣。
以往学习的文章,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撰写的文章,谁能想到这次学习文章的作者就在现场。
学习结束后,陈舒云主持道:“今天跟我们交流学习的,就是刚才我们学习的文章的作者,他现在就在现场。”
“具有大笔杆子潜质,市政府办秘书一科的副科长,陆一鸣同志。”
大笔杆子的潜质可不是谁都有的,大笔杆子那是可以用笔杆子指点一方江山的人,虽然陆一鸣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一步,可这也是对陆一鸣极高的评价。
陆一鸣站起来,拉了下衣角,迈步走上台去,陆一鸣刚走上台时,很多人面面相觑,他们并不认识甚至都没听过陆一鸣这个人。
不过先前的几篇文章,足以说明陆一鸣的分量,今天过后陆一鸣这个名字将会被汉江市的办公系统熟知。
坐在台下的姚正鸿,嘴角微翘,今天他要让汉江市办公系统都知道,陆一鸣是个没有任何真才实学,沽名钓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