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柯柠看着同学们沉浸在原始时代的氛围中。
随后她操控着电子屏幕,将PPT转换到下一页。
“那接下来,咱们就要从原始部落走向国家了,大家把书翻到关于商和西周这部分内容。”
她走到讲台中间,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在商之前是部落联盟的状态。但到了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形态开始出现。商朝极为重视祭祀,同学们看看书上这些青铜器的图片,那些精美的纹路和造型,很多都是用于祭祀的器具。”
“比如说着名的司母戊鼎,它的规模巨大、工艺复杂,这反映了当时商朝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商人在祭祀活动中的投入之大。”
“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祭祀呢?这与当时人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密切相关,他们认为通过祭祀可以祈求神灵的庇佑,这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宗教在商朝社会中的巨大影响力。”
韩柯柠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商朝社会结构框架图。
“再看商朝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分化。位于最顶层的是商王,他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决策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而下面有着众多的贵族阶层,他们掌握着土地、奴隶等资源,协助商王治理国家。”
她停下来,看了看同学们全神贯注的神情,又接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的内部矛盾不断积累,最后崩塌。”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西周时期。西周取代了商朝,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商朝的文明成果,同样有了自己的发展。西周建立了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其分给卿大夫等。这种层层分封的制度构建起了西周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
“就拿咱们课本上的例子来说,燕国,它是周王分封出去的一个诸侯国,燕国的诸侯开始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城市、发展农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周朝周边地区的开发,也使得文化得以传播开来。同时,西周还确立了宗法制。”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它是维护西周等级秩序的另一个重要基石,就像是一条无形的链条,把整个社会贯穿起来,保证了社会的有序性。”
说到这里,韩柯柠提高了点声音,“同学们,从部落到国家的演变是漫长而又意义非凡的。商代和西周的这一系列变革和发展,为我们华夏文明后续的繁荣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我们要从这些古老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明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所在。”
她看着同学们若有所思的样子,知道他们已经在对这些古老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消化了,她暂停了讲解,留给同学们一点思考的时间。
历史是他们六人唯一无法预习的课本,但凡他们想看,书里的内容在他们的眼里就会模糊不清。
本以为这堂历史课要两眼摸黑了,没想到他们可以看到了,只不过韩柯柠老师讲到哪里,他们才能看到哪里,就算是这样也很好了。
于是他们简单认识了关于原始人的生活,同时他们也知道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这个概念。
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资源的分配,一个是共同劳作,成果共享,一个是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开始。
他们立马就知道自己原来处在父系社会,而现在他们是在母系社会。
这两者的差别太明显了,他们就是想装不知道都不行。
再然后,小柠老师说起了商朝和西周,并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再度引发了他们的思考。
嬴扶苏和刘据听的最认真了,因为两人本身还能够隐约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痕迹。
韩柯柠看到同学们思考得差不多了,便又重新开始讲解:“同学们,西周后期,由于诸侯势力渐强,周王室衰微,于是开启了诸侯纷争的时代。”
她眼神坚定地看着同学们,“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不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就像一场场规模宏大的棋局。每个诸侯国都试图扩充自己的领土、增加人口和财富。”
韩柯柠在白板上写了几个诸侯国的名字,“像齐国就在齐桓公时国力强盛,齐国在管仲的主持下实现了一系列变革。革新后的齐国,政治清明,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军事上也颇具优势,从而成为春秋首霸。”
“除了齐国,晋国也不容小觑,晋文公重耳经历了多年流亡回国后进行改革,晋国国力大增,也在诸侯之间树立起极高的威望。”
她又将PPT翻到诸侯纷争地图那一页,“看到这些诸侯国彼此交错的领土了吗?它们之间不仅是领土的争夺,还包括对人才的争夺。在这样的乱世中,人才的作用愈发凸显。”
“随着诸侯纷争的愈发激烈,调整与变革也在各个诸侯国中不断出现。秦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而商鞅为了表示变法的决心,做出了徙木立信这样的举动,他的变法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农耕到军事,从户籍到法律,秦国自此走上了强国之路。”
“再看看魏国,李悝变法同样卓有成效,使得魏国在一段时间内称霸中原,就连着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韩柯柠轻轻叹了口气,“同学们,这些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看似只是古代的事件,但其中蕴含的竞争意识、变革思路,对现在的我们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每一个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强大所做出的努力,就如同我们个人在这个复杂社会中寻求发展一样。希望大家能从这部分历史中受到启发,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发展自己。”
林松月若有所思的点头,然后举手问道:“小柠老师,那在这样的变法运动中,普通百姓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