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会按时参加每一次家长会,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但她并不会像有些家长那样,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或者为了让老师“关照”自家孩子而刻意去巴结讨好。她有自己的判断和原则。
如果老师的批评是中肯的,她会虚心接受,回家后和顾沉舟一起教育孩子。但如果她觉得老师的处理方式有失偏颇,或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她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用一种委婉而又不失立场的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看法。
比如,有一次老师因为年年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而批评他“胆小懦弱”,苏麦子就在私下里找到老师,心平气和地解释说孩子只是有点内向,需要多鼓励,而不是简单的贴标签。她的沟通方式得体而有理有据,让那位年轻的老师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后来对年年的态度也温和了许多。
对于其他家长,苏麦子也保持着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她既不刻意疏远,也不过分亲近。遇到需要互相帮助的时候(比如谁家孩子病了帮忙照看一下,或者交流一下学习资料),她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但对于那些喜欢攀比、炫耀、或者背后说闲话的家长(比如赵桂枝之流),她则敬而远之,绝不掺和她们的是非圈子。
她的这种不卑不亢、拎得清、有原则的处事方式,让她在家长群中也赢得了一些正直家长的尊重和好感。大家知道,顾参谋长家的这位夫人,虽然年轻,却是个有主见、不好惹、但也明事理的人。
平衡家庭与“自我”:
在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家庭和养育孩子的同时,苏麦子也没有完全放弃“自我”。虽然因为顾沉舟的“勒令”和形势的变化,她暂时停止了那些可能引人注目的“副业”,但她并没有停止学习和思考。
她依旧会利用空闲时间看书、读报,了解这个时代的信息,学习新的知识。她甚至还偷偷地开始自学俄语(这个年代俄语很流行,也相对安全),希望能提升自己,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机遇做好准备。
她也会在照顾好家庭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一些小爱好。比如,侍弄她的菜地和那些鸡兔(虽然顾沉舟还是会时不时地唠叨两句);比如,研究新的菜式(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美味);比如,用攒下的布头给家人和自己做些漂亮又实用的小物件……
她努力在“母亲”、“妻子”和“自我”这几个角色之间寻找着平衡。她知道,一个好的母亲,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完整、不断成长的个体。只有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也才能和丈夫保持同步,共同进步。
苏麦子的这份“妈妈力”,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牺牲自我、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伟大母爱”。它更像是一种充满了智慧、韧性和现代气息的、独特的女性力量。
她用她的方式,爱着孩子,爱着丈夫,爱着这个家。她既能温柔耐心地引导教育,也能在必要的时候展现出泼辣果敢的一面;她既能妥善处理好家庭的琐碎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能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坚持自我的成长和追求。
正是这份独特的“妈妈力”,让苏麦子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活得真实而精彩,也让她成为了顾沉舟心中那个无可替代的、既是软肋又是盔甲的女人,更成为了小年年成长道路上最温暖、也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