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还在当老师,那教的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这些统统都不清楚。
当年确实听说那户人家没有孩子,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保不齐人家后来生了孩子呢?这种事情谁说得准。
最麻烦的是,现在连人家还在不在兴州城都不确定。说不定早就搬去别的城市生活了,这都是很有可能的事。
这件事的可能性实在太多了,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
要知道徐小敏被抱走的时候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家里连一张她的照片都没留下。
当然,徐大志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也少得可怜,只有五六岁时才拍了一张傻乎乎的黑白照。
徐大志的脑海里虽然还依稀记得妹妹小时候的模样,但毕竟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要是算上前世的记忆,那更是长达六十多年了。
这些年来,妹妹的样子在他心里始终挥之不去,可就连他自己都不敢确定,就算现在看到妹妹,还能不能认出来。
他只能凭着记忆中徐大敏小时候的模样来寻找小妹了。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现在的徐小敏就算站在他面前,估计都会擦肩而过认不出来了。
徐大志现在的处境,就像把一大把鱼钩撒进茫茫大海,只能用各种方法碰碰运气了。
他要在兴州晚报登广告寻人,心里其实一点底都没有。
这个广告其实也像鱼钩抛进茫茫人海,能不能钓到鱼,谁也说不好。
也许报纸印出来的中缝广告根本没人看,也许当年的知情人早就搬走了,也许他妹妹徐小敏就算看到了报纸,也压根不会想到这是哥哥在找她。
毕竟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小妹被送走时还那么小。
要找人的难度,简直比登天还难。
可徐大志就是铁了心要接着找,他总记着自己是当哥哥的,有这个责任。
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母亲实在养不起三个孩子,在徐大志、二妹徐大敏和小妹徐小敏之间,母亲含着泪把最小的妹妹送走了。
不过那时候也管得严,家里要是多生一个,罚款能罚得人倾家荡产,连房顶的瓦片都能给揭了。
这些年,找不到小妹成了全家人的心病。要是这辈子都找不着徐小敏,这不仅是母亲到死都放不下的愧疚,也是徐大志和徐大敏心里永远的疙瘩。
徐大志心里还有另一个打算:就算真的找到了妹妹,如果看到她过得不错,他也可以不上去相认,只要远远地看一眼就满足了。这样至少能让他放下多年的牵挂,知道妹妹平安无事就好。
现在的徐大志就像在一片漆黑的大海里寻找一根小小的绣花针,甚至连这根针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坚持要继续找下去。
虽然这件事看起来希望很小,几乎不可能成功,可对徐大志来说,只要他还在坚持寻找,就永远都有找到的希望。这份希望就像黑暗中的一盏小灯,支撑着他继续寻找自己的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