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番外3
说白了,方明峰和徐盛压根不熟。他们能凑一起做生意,除了彼此是上家、下家,就是都比较信得过方明澈。方明澈有钱、靠谱,而且和他们都熟络。
他俩想了想又道:“如果老师明澈你首都和上海的柜台、摊子可以售卖我们自己的产品,咱们再商量分配比例。”
方明澈在首都大栅栏、西单的摊子、柜台,上海城隍庙的摊子,那都是正正规规有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特色手工艺品。但如果能把从广州进回来的货也摆上货架,自然也是非常好的销售终端。
至于广州的专卖店就算了,在那里卖不过人家本地的批发价。
还有香港和国外,那就更难了!目前还不敢去想。
方明澈点头,“好,大家一起发财!”
不参与经营,分20%的利润已经不错了。以后真做大了,没准就是物流行业和超市的雏形。他这也算是鸡蛋没放在一个篮子里。
徐盛比较忙。商量好了,也各自分摊了自己那一块的事儿,他就走了。临走还把账给结了。
明峰哥继续回去看录像厅的生意。难得回来,肯定要查一查账。
方明澈则去县城里找那母子俩。幸亏如今的县城就那几条主街,他站在十字路口和她们还是挺好汇合的。
林嫣抱着畅畅,省得这小子迈着小短腿乱跑,被车辆、行人撞到了。而畅畅则捧着一个小红薯吃得喷香,红薯用妈妈手绢垫着免得烫。
看到方明澈站在十字路口当显眼包,林嫣笑着过来,“他还让我给他买个小勺。我怕行走中戳到喉咙,让他就这么吃。一开始还不大乐意。”
不用勺,就抱着红薯啃。大不了急刹车或者被撞到了,脸埋进红薯里。但用上小勺戳到喉咙可不得了。
方明澈把畅畅接到自己手里,“看你一脸唏嘘的。觉得物是人非啊?”
林嫣道:“有那么一点儿。以前最向往的就是周日可以骑着自行车来逛县城,中午在国营饭店吃个午饭。那会儿颜颜每次跟来,都笑得开开朵的。如今觉得这县城真是落后啊,还啥啥都缺。”
最后一句声音压得很低。
方明澈失笑,“能一样么?以前咱们是在村小待着。哪怕你是首都来的,也在乡下待惯了。可如今,首都、上海、广州、香港甚至纽约、东京那些地方都去过了。其实县城完全没变,参照物不同了而已。”
林嫣道:“走吧,回来之前我特地换了全国用的各种票据。就去县城的供销社和百货大楼多称一些吃的还有布料回去送人。”
那些吃的、用的,瓶瓶罐罐的路上带着很不方便。她就特地去换了票据,回来一趟肯定不能空手啊。
方明澈道:“懒得拿,就把带回来的果散一散。剩下的,直接把票和钱给人好了,人家需要什么自己来买!让我妈去发吧,这活儿她喜欢。”
林嫣想了想,“那也行!”
两人带着儿子直接坐中巴车回去,还是在机耕道就下车,走回来。
方明澈抱着儿子,一边回应着乡亲们的招呼,一边问林嫣:“有没有找回点从前的感觉啊?”
林嫣笑,“有那么一点吧。”
以前处对象和刚结婚那几年,肯定没少逛县城、机耕道上散步啊。
回去了,他们家的堂屋里已经坐了很多人在和方父、方母聊天。还带了些小娃儿,说是来陪方畅玩儿的。
方母已经把带回来的大白兔奶等拿了出来,又开了麦乳精兑给客人喝。她如今可一点也不小气了!
看到这两大一小回来便道:“喏,回来了。一早啊,跟着明峰去县城找人谈生意去了。”
方明澈和林嫣挨着招呼人,又教畅畅喊人。
方明澈对方父道:“爸,这不回头祠堂里摆流水席面么。你帮我给二叔公说一下,到时候方家超过60岁的,我一人给50块零钱。14岁以下的,一人给30块。不分男女,都有。这回来一趟麻烦,就没给各位叔伯婶子带东西。另外,还有村里的五保户,老的40,小的20。”
老的,千把块搞定,小的也就差不多。不能给太多了!这么多,如今也拿得出手了。
至于村里图书馆和助学那一块,就用村里大米加工厂的分红吧。不够的部分他再直接留下两千。不是跟支书说了扩大助学范围么。
在座的人都笑道:“明澈啊,生受你的了!”
方父答应道:“好,我给你二叔公说一声。”
林嫣也觉得这样挺好、挺省事的。他们汇了钱回来,估摸着今明两天就能到了。到时候去取钱都不用跟银行的工作人员说换零的事,就直接全要大团结就好!
到4月5号清明节,方家的人聚在一起祭祖。先所有人给老祖宗上坟,然后各自分散开,一支的又一起。最后才是最近的那一两代先人的坟。
中午吃流水席,方家大姑娘、小媳妇都去帮忙了。这个是按回来了的人头数算的,平摊。
等吃过,村里十几个青壮跟着明峰哥去市里坐火车,南下广州。
方明澈下午是被母校初中请回去,给师弟、师妹门演讲了一场。就一个主题:高考是人生最公平的事,必须全力以赴!考上了就可以改变命运。在整个八零年代,都是如此。
林嫣抱着畅畅在台下听,“看,爸爸是不是很厉害!”
畅畅点头如捣蒜,姐姐、妈妈还有身边其他人都是这么说的。而且这么多听爸爸讲话、鼓掌!
最后,方明澈也是留了1000块,作为奖学金给成绩好的师弟、师妹们。承诺以后每年都会汇1000回来。
下台来的时候看到畅畅给他比大拇指,他心头也是极舒畅的。
畅畅还指着墙上的照片叫他看,“爸爸,是爸爸——”
方明看了看,还真是他十三四岁时的照片。不知道校方从哪里找出来的!
林嫣也笑着看,“原来你那会儿这么瘦啊?”
她下乡来的时候,他已经十七八了。比这会儿有肉!
“我现在也不胖啊。估计是那会儿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消化得太快了。”
等到了家,方母小声道:“还是赶紧走了吧。不然下回不知道又是哪处不好拒绝的找上门来。”
都是要出钱的啊!而且还都不是一年的事,是年复一年。算下来,每一年得往老家汇万儿八千的啊!
方父笑道:“你不是觉得挺风光,跟着儿子、儿媳衣锦荣归么。跟那么多人都亲亲热热的么?”
“什么事都要落到钱上,那可就亲热不起来了。”方母声音依然不大。肯定不能让门外路过的人给听去了啊。
方明澈道:“那托人去买票。坐飞机还是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