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卖福字就赚了三千文,虽然分到每家每户并不多,但是依旧让人激动。还有两日就过年,赵大泉想着再走远一些去看看,那买的红纸和墨都没有用完,不如去试试看,肯定还有更偏僻的小村庄不方便外出。
村民们各个都心潮澎湃,因为这一次去的远,为了安全起见,赵村长就多安排了些人去送货。只是这一次卖的钱就直接按户来平分了,不再算工钱。送货的汉子们并不在意,能赚一点都很开心。
而且桂花村村民在得知这个买卖是花儿提出来的,并且没有留给江家做这个买卖,而是直接让村里来做这事,村民们对如何分配钱就更不在意了。一个小姑娘都能如此心胸豁达,这些个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的自然不能被比下去。
赵大泉带着大部队出发了,每个人背了些干粮和水,推着板车就出发了。上了官道后,大家便沿着官道两边的小路四散而去。赵大泉叮嘱着大家一切以和为贵,出门在外不要和外村人发生争执,毕竟是要去到别家的地盘。
这一次,小孩子们直接把剩下的红纸写完,写了三千张福字,还是依旧按六组,每组售卖五百张,能卖多少算多少。
在临近过年这几日,桂花村格外安静。年三十这日,江长庆背着背篓回来了。
“登登登登~看看我拿了什么回来?”
江长庆一进院子就看见孩子们在院子里吃米糕,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花儿那里学来的出场语录,现在是用的十分顺口。
“哇,是灯笼。三叔,你买灯笼了!”几兄妹热情的围上去看着江长庆手中的灯笼。
江长庆一脸得意:“不是买的,是我们四宝斋库房里的,陈掌柜啥都往那库房里堆,这不是年末我们几个收拾库房,这灯笼就给翻出来了嘛!陈掌柜不想要,我就给讨来了。”
江花笑眯着眼睛,看向院门上方,
“三叔,你快挂上去。”
江长庆一转刚刚嬉皮笑脸的模样,语气变得沉稳。
“不着急,等一会儿我们把蜡烛插进去再挂,待我先进去跟你爷爷奶奶打个招呼。”
邱氏和江大川就在堂屋里准备着纸钱,老三一进门夫妻俩就听见声音了。这会儿听见老三终于想起自己的爹娘,夫妻俩同时“啧”了一声。
江长庆背着背篓去了堂屋,规规矩矩叫了声爹娘,见二老表情无异,又从背篓里拿出一个包袱。
“爹,娘,这是我给你们带回来的。”
邱氏和江大川这才露出若隐若现的微笑,只是当邱氏打开包袱看到是衣服后,立马变了脸色。
“这是你姐做的吧!”
江长庆:“嘿嘿,就知道娘你慧眼识针线。”
江大川撇了撇嘴:“老子还当是你给我们送的。”
江长庆挠了挠后脑勺,贼嘻嘻的笑道:“哎呀,爹,我这才在县里干了没多久,这不是还没挣到钱吗?等我挣到钱了一定给你买一套更好的衣服。”
江大川懒得搭理这皮猴,只拿着衣服在身上比划着看看是不是合身。
邱氏摸着手里的衣服,继续问道:“你姐有没有让你带什么话回来?”
“还得是娘啊!”
“别贫嘴,快说!”
被邱氏凶了后,江长庆才收敛了那副散漫的神情。
“我姐说初二就不回来了,这衣服希望您二老喜欢,大姐祝愿娘和爹福寿安康。”
邱氏一副早就料到的神情,把衣服收起来。
“知道了,你这次回来什么时候回去上工啊?”
江长庆一想到这个假期就很开心,语气高兴道:“正月十六才去上工。”
“行,好好在家休息,把你带回来的东西收拾收拾吧。中午我们都吃过了,你就将就吃点儿面吧,晚上咱好好吃个团圆饭。”
“好嘞,听我娘的安排。”江长庆回了自己房间,发现自己的卧房格局变了,靠窗的位置还安置了一张桌子,再看见桌子上的笔墨纸砚后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等到江长庆收拾完东西出来后,就看见灯笼已经被几个孩子挂上了院门的梁上。
“欸,我怎么觉得咱们村子里太安静了,这一点也不像过年呢?”江长庆从进村子就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会儿吃饱饭后才察觉到村子里的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