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吐出一个烟圈,眼神飘向远方:"陈老婆子的秘方,我琢磨了三十年。"他敲了敲烟斗,"关键不在料,在心。"
砂时计在一旁撇撇嘴:"老爷子又打哑谜了。"
"闭嘴!"周卓一烟斗敲在她头上,"做菜如做人,急不得!"
陆子浮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锅中的火光:"根据我的计算,陈麻婆豆腐的鲜味来自三个方面:豆瓣酱的发酵程度、牛肉臊子的脂肪分布,以及......"
"以及那锅老汤。"周卓打断他,站起身来走到灶台边,"你们在陈麻婆店里吃的时候,没注意她灶台上那口黑乎乎的砂锅?"
豆苗眼睛一亮:"对!那锅汤从来不离火!"
"三十年老汤。"周卓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敬意,"每天添新料,但底子从来没换过。这才是真正的"麻婆豆腐"灵魂。"
杨龙的手顿了顿,想起在成都特训时,陈麻婆亲自示范的场景——那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手腕轻轻一抖,豆腐便在锅中翻了个身,毫发无损。那种举重若轻的功力,没有几十年沉淀根本做不到。
"麻婆豆腐,用这个。"周卓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扔给杨龙,"我"冬"字配方麻婆豆腐专用版。不适用其他菜。"
杨龙接过布包,手指微微发抖。周记的"冬"字配方是老爷子压箱底的宝贝,连亲生儿子都没传。布包里的香料混合着陈皮、草果、山奈等十几种药材,散发着独特的复合香气。
"师父......"
"少废话!"周卓粗暴地打断他,转身往外走,"输了就别回来见我!"
门帘落下,厨房里一时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都被老爷子的举动震住了。
决赛前夜。
"开始吧。"杨龙深吸一口气,解开布包,"我们只有一夜时间了。"
豆豆立刻行动起来,取出提前准备好的牛肉。这是专门从甘肃空运来的牦牛肉,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如大理石纹路般均匀。她将肉切成绿豆大小的臊子,每一粒都带着恰到好处的肥瘦比例。
砂时计负责炒制臊子。她的手腕灵活地翻动,让肉粒在锅中均匀受热,直到表面微焦,内部却依然嫩滑。这种火候掌控需要极其精准的判断,多一秒则老,少一秒则生。
陆子浮则专注于测量各项数据。他面前摆着三个温度计,分别监测油温、汤温和豆腐温度。"理论上,"他推了推眼镜,"豆腐入锅时的内外温差不能超过3度,否则会破裂。"
豆苗和如烟在准备辅料。豆苗将青蒜切成均匀的细丝,如烟则研磨着花椒粉。两人配合默契,动作如行云流水。
杨龙站在主灶前,开始调制底料。周卓给的"冬"字配方被小心地加入豆瓣酱中,再配上汉源花椒和三种不同辣椒面。当这些材料在热油中相遇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复合香气爆发出来,麻辣中带着醇厚,刺激中藏着回甘。
"这味道......"豆豆停下手中的活,深深吸了一口气,"比陈麻婆的还要香!"
杨龙没有答话,全神贯注地盯着锅中的变化。底料炒香后,他加入熬制了三天的高汤——这是用牛骨、鸡架和火腿吊出来的精华,汤色乳白,滋味醇厚。
汤沸后,杨龙做了个手势。豆豆立刻递上切好的豆腐,他用手轻轻将豆腐滑入锅中,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易碎的珍宝。豆腐入锅后,他用勺背而不是勺尖轻轻推动,让红亮的汤汁慢慢渗透到豆腐内部。
"火候调至中小火。"陆子浮盯着温度计,"现在开始计时,7分30秒。"
这七分半钟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豆腐在红汤中微微颤动,逐渐吸收汤汁的味道。杨龙的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但他纹丝不动,全神贯注地感受着锅中微妙的变化。
最后30秒,豆豆加入炒好的牛肉臊子;豆苗撒上青蒜;砂时计淋上热油;如烟则端来预先温好的盘子。当陆子浮喊"时间到"的瞬间,杨龙手腕一抖,将锅中的麻婆豆腐完美地倒入盘中。
红亮的汤汁包裹着雪白的豆腐,金黄的牛肉臊子点缀其间,翠绿的青蒜增添一抹亮色,表面还漂浮着细密的花椒粉。香气如炸弹般在厨房里爆开,麻辣鲜香层层递进,光是闻着就让人口舌生津。
"尝尝。"杨龙的声音有些沙哑。
众人拿起勺子,小心翼翼地品尝。豆腐入口的瞬间,豆苗的眼睛瞪得溜圆;砂时计直接爆了句粗口;就连一向冷静的陆子浮都露出震惊的表情。
这豆腐......太不可思议了。
嫩滑如凝脂的豆腐在舌尖化开,麻辣味如同浪潮般席卷而来,但随即又被醇厚的鲜香所平衡。牛肉臊子的酥香、豆瓣酱的醇厚、花椒的麻、辣椒的辣,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冬"字配方带来的神秘回甘,所有味道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更绝的是豆腐本身——外表已经充分吸收了汤汁的味道,内部却依然保持着豆制品特有的清甜。
"这......"豆豆的声音有些发抖,"比陈麻婆的还要......"
"还不够。"杨龙打断她,眉头紧锁,"还差一点。"
"还差什么?"砂时计难以置信地问,"这已经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麻婆豆腐了!"
杨龙摇摇头,指着盘子:"陈麻婆的豆腐,汤汁会紧紧包裹在豆腐表面,不会渗出来。我们的还是有点"泄"。"
众人仔细一看,果然发现盘底已经有少许汤汁渗出。这在普通食客眼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追求极致的厨师来说,却是明显的瑕疵。
"豆腐的脱水处理不够。"陆子浮立刻分析道,"或者汤的浓稠度......"
"不,是火候。"杨龙沉思道,"陈麻婆用的是炭火,温度更均匀。我们得调整入锅时机。"
豆豆突然想起什么:"等等,陈麻婆最后是不是会淋一勺特制的油?"
众人如梦初醒。确实,陈麻婆豆腐出锅前,那位老人总会从灶台边的神秘小碗里舀一勺琥珀色的油脂,轻轻淋在表面。
"鸡油!"杨龙猛地拍了下大腿,"用三年老母鸡的脂肪炼的!"
问题迎刃而解。豆豆立刻取出提前准备好的鸡油,这是用农家散养老母鸡的脂肪,加入少许香料慢火熬制的精华。当这勺金黄的油脂淋在刚出锅的麻婆豆腐上时,奇迹发生了——汤汁立刻变得浓稠起来,完美地包裹住了每一块豆腐,再也不会"泄"了。
"成了!"砂时计欢呼一声。
杨龙尝了一口新版麻婆豆腐,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这味道......麻辣鲜香烫酥嫩,七味俱全,甚至超越了陈麻婆的原版。周卓的"冬"字配方赋予了它独特的层次感,而那勺鸡油则是画龙点睛之笔。
"明天,"杨龙环视众人,声音坚定,"我们就用这道"周记麻婆豆腐",拿下冠军。"
众人齐声应和,斗志昂扬。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豆豆接起电话,表情逐渐凝重。
"怎么了?"杨龙问。
"南宫兄妹,"豆豆放下电话,声音里带着不可思议,"他们从败者组杀回来了!刚刚击败了八闽山海阁!"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众人头上。南宫兄妹的湘菜以"酸辣鲜香"着称,特别是那道"剁椒鱼头",曾经在亚洲美食节上拿过金奖。更麻烦的是,他们对杨龙团队的风格和技法了如指掌——毕竟双方曾经结盟对抗山本悟。
"决赛对手是南宫原和南宫月......"豆苗小声嘀咕,"这下难办了。"
陆子浮迅速调出南宫兄妹的比赛数据:"分析显示,他们最近三场比赛的平均得分是94.7分,最高达到96.9分。特别是南宫月的"双味鳜鱼",在败者组决赛中获得了评委一致好评。"
"怕什么!"砂时计一拍桌子,"我们的麻婆豆腐比陈麻婆的还厉害,还怕他们不成?"
杨龙没有立即回应。他走到窗前,望着成都的夜空。明天这场比赛,已经不仅仅是厨艺的比拼,更是川菜与湘菜两大流派的正面碰撞。南宫兄妹代表着湘菜数百年的传承,而他们肩负着周记川菜的荣誉。
"休息吧。"最终,杨龙转过身,"明天还有一场硬仗。"
众人陆续离开厨房,只剩下杨龙和豆豆。豆豆轻轻握住丈夫的手:"紧张吗?"
杨龙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那个已经空了的小布包——周卓给的"冬"字配方已经用完了,但布包上"周记"两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我们会赢的。"他轻声说,"为了周老爷子,为了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