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还不知道自己即将会面临什么,还在后山悠然地放牛。
隔日,难得四个人同时到镇上,留楚老爷子和三个小孩在家。因为楚雪梅还没断奶,云丽儿只能将孩子带在身边一同出行。
而几个孩子只知道大人们要到镇上办很严重的事,便乖巧地听从安排留在家里。
最小的孩子楚雪梅是第一次出门,五月的天气已经渐渐炎热,一路上云丽儿用黑襁褓背着她,大人和小孩都热得满头大汗,楚雪梅直接哭了一路。
“给我吧。”楚二勇解开襁褓将孩子抱到自己肩上坐着。
坐在肩头上凉风迎面吹来,楚雪梅果然不哭了,云丽儿也松了口气。
到镇上后,四个人先去找了卖糕饼的老板娘,老板娘见这次来了四个人还有陌生面孔,眼前一亮,手上的面粉已拍往身前的围腰随便擦了两下,笑脸相迎走上前。
“赶快进来坐,外头热。”
四人总算是进屋里乘凉了,老板娘给几人倒了壶凉茶,问:“今儿来镇上是准备干啥啊?”
楚大勇一口干完整杯茶抬手擦了把下巴:“咱确实有重要的事要办,特意来找你问问情况。”
老板娘一脸严肃地单挑着眉听楚大勇将话说完,双手杵着两侧沉默片刻。
“咱们镇上的私塾,我没记错的话有七所,还有一所官学。”老板娘一手拍在膝盖上震起一阵白灰,笑道:“不过官学咱们就不必考虑了,那都是官僚子弟们去的地儿。”
林二娘恍然大悟般地点点头,嘴唇一个“哦”没发声,紧接着问:“那私塾的话,咱家的三个孩子都能进不?”
“这、这我哪说得准呢?”老板娘为难地笑道。
见他们一家人都眉头不展的模样,又劝说道:“总得去问问才行,是吧?”
“一所私塾能招手的孩子不多吧?”楚大勇突然问:“之前我们乡里也办过一所私塾,一村的孩子也就二三十个吧。”
“二三十来个?”老板娘诧异道:“一般来说,私塾的学子都在十几个左右,即便是在镇上,能念书的孩子也很少。”
“这是为何?”
“嗐,觉得没用呗。”老板娘唇角虽扬起惯常的笑弧,但掩藏不了眼底的遗憾:“即便是住在镇上的家人,又有几户是真的有钱,不过是撑着壳子看起来光鲜亮眼罢了。更别说念书了,大人肚子里没几两墨又怎会知晓其中的意义,往年来那么多上京赶考的才子,又有几个得到回报的,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老板娘话里话外都充斥着遗憾与讽刺,她低垂着头摇了摇随后认真看向楚大勇:“你们可当真想好了?”
此时已到午时,外头的艳阳高照,躲在屋檐下乘凉的人却都低垂着头。
“想好了。”
林二娘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她眼里的光亮起,对着众人道:“咱们先把机会给了,往后有没有用,那是孩子说了算。”
从未发表过自己想法的林二娘在这时说出这番话。
一个打小在乡下长大的女人,一辈子都是忙活家务事和下地,大字不识一个却坚持让自己的孩子上私塾。
楚大勇惊讶地看向林二娘点,眼里浮现出一抹温柔,唇角不自觉地弯起。
“二娘说得没错,先学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