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下,有两个人惴惴不安。
第一个,是我们的老朋友、晋王爷——孙芝。
先周帝死在了晋阳城中,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他到底是被皇后杀死的,还是被晋王杀死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文训眼中,这两点没有区别。
郑承周制,从老周家那里继承了天下,自然也要为他们报仇雪恨,以安旧人之心,以求名正言顺。
在文训称帝的同时,真定行营都部署、镇北将军、淮南侯李继贤,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运输粮草、聚集兵马,准备再次进入太行山写生。
升任冯翎知府的柳耒和升任河内太守的李卿,也在西边组织兵马,磨刀霍霍。要干什么,不言而喻。
文训还派人从燕云进入云中府,联系申屠明光,邀请他一起为先周帝报仇,出兵南下,会猎晋阳。
但这一次,申屠明光以漠南局势紧张为由,拒绝了文训。
因为草原诸部也在加紧统一步伐。
孙芝知道,自己已经四面楚歌。现在就看文训哪天不想批奏折了,提刀领兵来找他。到那时,东、南、西三边,将会有十几万大军来找他唠唠周哀帝的死因。
关键是,周帝死在晋阳,他连投降的资格都没有。别人或许可以活,但他一定会脑袋搬家,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万宁象棋:绝杀——无解。
为了在必死之局中求的一线生机,他紧急派人前往孟蜀和李唐,对他们言明唇亡齿寒的道理。文训一旦消灭了他,下一步一定是趁势南下,结束唐末以来的百年乱局,一统天下。
所以,帮帮孩子吧~求求了!(双手合十)
面对眼下的局势,孟玄思考了很久。
出兵北上消耗大郑的国力,牵制他们,确实是最优的选择。
但这样也会招致文训的怒火。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从以往的历史总结,凡是大一统王朝,皆是先平西蜀,再下江南。
眼下北方的整合已经完成,大郑不同于大周当年的那种貌合神离、山头平衡、派系妥协。它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用军事力量将北方融合在了一起。
下象棋的时候,你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步骤,也不能只考虑当前的步骤,你要能算到三四步后的棋局。
孟玄既考虑了如何像刘邦那样暗度陈仓一统天下,也考虑了自己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刘禅。
纠结了很久之后,这位年轻的帝王最终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少年人老谋深算,老年人不服就干。
唐皇李雄也考虑了孟玄所忧虑的事情,但他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他明确告诉文训,中原战乱已久,眼下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与民更始。如果郑皇执意要再起兵戈、穷兵黩武的话,为了中原百姓的幸福,咱老李就不得不率兵北上、武力调停了。
其用意,就是让孙芝能喘口气,像钉子一样扎在文训后背,使其无法安心南下。
局势依旧很复杂,前路扑朔迷离。
面对这样的困境,文训采纳了杜宣的建议,派人前往岭南、荆南地区,游说和支持他们自主创业。
不要依赖于蜀唐这两家无良企业,打工是没有出路的,创业才是人生的破冰之举。大郑支持你们,朕和中原百姓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有梦想的人,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趁着局势紧张,蜀、唐两国的精锐兵马都在北方边境严阵以待,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统一大战之际。武平节度使张照初竖旗起兵,宣布荆南的事儿,应该由荆南人来决定。
他从长沙出发,开始了统一荆南的伟大事业。
与他有着同样想法的岭南军阀、贺江镇遏使刘思,改番禺为兴王府,登基称帝,正式建立汉国。
汉国坐拥兴王府、齐昌府、南海府,势力遍布岭南各地,重兵把守险要关隘,跨州连郡。军事实力不比孙芝、李遗景这些前辈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另一个惴惴不安的人,是凌晨。
位高权重的年轻殿帅也有惧怕的人,那就是他的娘子,镇国夫人。
冬雪积在瓦上,还未消融;光秃秃的果树枝头,枯木翘皮。房间里的暖炉炭火明亮,耳垂戴着二百两银子买来的祖母绿坠,头上钗着金叶花钿,青柠脸色平静,坐在凌晨书房的案桌前,正握着一本册子柔声细语的诵读。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坐在窗边凳子上的凌晨尴尬的单手捂嘴,望着窗外扫雪的丫鬟仆人,思索对策。
“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唉!相公,你说这做词之人,该有多愁闷烦恼啊?佳人浅笑,却求而不得,真是可怜~”
凌晨听见她阴阳完了喊自己,连忙起身走到青柠身后,伸出手搭在她的肩膀上说道:“你听我解释。”
青柠轻轻拨开他的手,站起身来幽幽说道:“没什么好解释的,妾身出生贫寒,乃是愚笨村妇,自然比不得那些能吟能舞的玉阁佳人。相公若是喜欢,就纳进家来,妾身又不是那善妒的人~”
呃……
“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