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崇祯:朕虽然很不爽,但朕还是认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古代人是不一样的。
所以刚看到这份奏疏的时候,他很快就想到了这样的办法用来分裂李自成的农民军。
因为他深知那些农民中的将领和一些小首领并不是完全忠于李自成的,只要朝廷拿出十足的诚意来,还是会有人愿意投降朝廷的。
当然,朱慈烺也不是单纯的哄骗他们投降,也不会先接受他们的投降,然后再对他们下杀手。
要知道辽东可是幅员辽阔,等将来打下辽东之后,肯定需要更多的卫所来驻守和戍边。
而之前辽东的卫所基本上都已经废了,兵力空虚,设施破败,刚好可以用这些农民军来填补辽东的卫所,让他们为大明的边疆稳定贡献力量。
所以他给出的这些官职都是实打实的,并非空头支票。
就在这时,秦良玉和史可法二人已经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了。
随后两人看着朱慈烺,眼中满是敬佩之色。
史可法道:
“太子殿下真是圣明,若此法真的施行下去,那么李自成的部队肯定会有不少人反叛。”
“他们为了那高官厚禄,定会纷纷脱离李自成,转而投向朝廷的怀抱。”
“如此一来,明年再对付李自成可就轻松多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神色间透着一股沉稳与自信,随后又道:
“此事宜早不宜迟,刚好史大人在这,就有劳史大人亲自写一封奏疏,将刚才的内容总结一下,然后发往朝廷,好让朝廷尽快下发圣旨。“
“毕竟时间不等人,若是拖得太久,恐怕陕西那边生出变故。”
史可法听到这话,赶忙站起身来,神情庄重地说道:
“臣义不容辞!”
紧接着,马宝屁颠屁颠地端来了笔墨纸砚,整齐地摆放在案几之上。
史可法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走到案几前,提起笔来,略一思索,便将朱慈烺之前所说的事情全部写了下来。
写完之后,朱慈烺接过奏疏,仔细地看了看,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因为这上面的内容跟他之前所说的相差不大,只是表述更加文绉绉的,用词也更加考究罢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史可法是文官出身,文官写东西就是喜欢文绉绉的,讲究引经据典,文辞优美。
不过无所谓了,只要表达出原本的意思就行,毕竟朝廷的那些大臣们也习惯了这种文风。
做完这一切之后,朱慈烺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又唤来一个锦衣卫。
然后将奏疏郑重地交给他,严肃地说道:
“你即刻将这封奏疏送回京城,不得有误,此信关乎朝廷大事,务必小心谨慎,不可出任何差错。”
那千户听到这话,赶忙单膝跪地,双手接过书信,小心翼翼地封进匣子里,然后恭敬地说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将这封奏疏安全送到京城。”
说罢,他站起身来,大步流星地走出府衙,翻身上马,如一道黑色的闪电般消失在远方。
就这样,从接到孙传庭的奏疏,到想出办法以及解决这件事情,朱慈烺仅仅只用了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
当然,最主要还是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一回事。
这是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如何李自成都不可能真心投降大明,也就是说大明和李自成之间必有一战。
所以对于这些‘诈降’的小事儿,他压根就没有心思多浪费,只等着明年开春再和李自成来一场终极之战!
至于现在,他最关心的还是草原这边的事情。
忙完这件事情后,朱慈烺的目光缓缓落在史可法和秦良玉身上,随后语气沉稳的说道:
“对了,方才本宫已然与土默特首领就投降的大致事宜达成了共识,不过,具体的细节和条款,还需史大人亲自派遣得力官员,与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商谈。”
“另外,军队方面也不可懈怠,需提前做好万全准备,待大军班师回朝之时,便能在土默特顺利驻军,稳固草原局势。”
秦良玉和史可法自然早已听闻土默特首领来到宣府的消息,只是对于其中的细节并不知晓。
但此刻听到朱慈烺这般笃定的话语,他们心中顿时了然,知晓投降事情已然谈妥,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紧接着,二人赶忙恭敬地抱拳应道:
“臣领命。”
然而就在这时,史可法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他微微皱起眉头,略作思索后问道:
“对了殿下,您之前提及,要让一部分土默特人来到宣府充当武将和官员。”
“只是,不知这些人具体要如何挑选和安排呢?”
他目光紧紧盯着朱慈烺,眼神中满是探寻之意,显然对这个问题极为关注。
朱慈烺听到这话确实毫不在意,而是说道:
“你们看着办吧,这件事情本宫不插手,但你要明白这件事背后的深意。”
“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要让土默特人逐渐熟悉我们汉人的文化,当他们深入了解汉人文化后,便会将这种文化带回土默特的部落中去。”
“本宫并不奢望所有的土默特人都能了解汉人的文化,但只要有一部分人能够学习并理解汉人文化,这便足够了。”
“到那时,土默特便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向大明靠拢,成为大明稳固的领土。”
史可法何等聪明,自然瞬间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图。
这是要把土默特慢慢同化,融入大明的文化体系之中。
他心中暗暗钦佩朱慈烺的高瞻远瞩,当下赶忙应道:
“既如此,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便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史可法和秦良玉可以离开了。
二人再次恭敬地行礼,然后缓缓退出府衙。
等到他们离开之后,朱慈烺顿时感到一阵百般无聊,然后又继续开始了等待。
等什么呢?
当然是等从草原传回来的好消息了。
自从大军出发,直到今日已经过去了七日。
按照时间推算,大军应该已经差不多抵达卫特拉联盟了。
接下来,估计就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了吧?
不过这些都只是朱慈烺的猜测罢了,由于这次是深入草原,消息传递极为不便,所以朱慈烺也不知道那边具体发生了什么。
但他对于大明的将领们还是充满了信心,知道这些人定能不负众望。
所以目前他能做的,也只是静静地等待好消息传回来了。
时间悄然流逝,一眨眼,便又来到了两天后。
这一天,兵部衙门,李邦华正埋头处理着手中的公务,突然就在这时,一名官员匆匆走了进来。
手中还拿着一个密匣。
“大人,这是从宣府发来的奏疏。”
李邦华听到这话,当下就吃了一惊,他赶忙抬起头,目光紧紧盯着那密匣,心中满是疑惑。
怎么这么快?
他当然知道这封奏疏是朱慈烺从宣府发来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封奏疏会来得如此之快。
毕竟算算时间,距离上次孙传庭送来的信到京城也不过四天时间而已。
要知道,四天时间也就够往返宣府一趟,这岂不是说朱慈烺在接到孙传庭发来的军报之后,立刻就做出了决断,然后马上又发往了京城?
怎么说呢,这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得让他都有些不敢相信。
虽然心中满是疑惑,但紧接着,李邦华还是伸出手接过了密匣,打开之后拿出里面的奏疏。
然后仔细地看了起来。
一瞬间,他的眼神中就爆发出了一阵难以抑制的光芒,那光芒中既有惊喜,又有钦佩。
片刻之后,他喃喃自语道:
“太子殿下果然非同凡响啊!”
李邦华怎么也没有想到,朱慈烺居然会想出这么一个绝妙的主意来对付李自成。
在他看来,这位太子爷真是聪明的有点离谱了,反正以他的才智,是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的。
紧接着,李邦华没有丝毫的犹豫,他迅速将奏疏收好,然后直接便带着这份奏疏匆匆来到了内阁。
内阁大臣们听到是李邦华来了,心中瞬间也猜到肯定是因为朱慈烺回信的事情。
不过,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回应居然会来得这么快,一个个都面露惊讶之色。
片刻之后,李邦华出现在众人眼前,只见他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大声说道:
“诸位,太子殿下回信了!果然,太子殿下的想法和我们不谋而合,只不过他想的要比我们更加细致、更加周全一些。”
“若是按照太子殿下的方法实施,怕是闯贼要有苦头吃了!”
几位内阁大臣听到这话,皆是面面相觑。
紧接着,这封奏疏便被送到了薛国观手里。
薛国观接过奏疏,大概看了一下,也是有些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他本来以为之前这位年轻的太子爷就已经够厉害了,没想到自己到底还是小看了这位太子。
这位太子的聪明才智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仿佛浩瀚的星空,深邃而神秘,让人捉摸不透。
随后,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也都纷纷围了过来,好奇地接过奏疏看了一下。
瞬间,他们的脸上也都是一阵惊愕,有的甚至忍不住发出了惊叹声。
就在这时,一旁的王承恩主动开口道:
“诸位大人,要不要咱家现在去将陛下请过来?毕竟此事事关重大,怕是还需陛下亲自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