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睿心里一惊,明白太子的意思。增加文官子弟的比例,不只是为了平衡,也是为了让学院成为太子将来掌控朝政的助力。他连忙拱手道:“殿下英明,臣这就去跟兵部说,重新调整名单。”
太子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别急,然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深沉地看着韦睿:“名单的事可以慢慢来,我今天找你,还有更重要的事。”他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我想让你进军事学院,当首批学员。”
韦睿一愣,抬头看向太子,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太子接着说道:“表面上,你是去学军事知识,练行军打仗的本事。但实际上,我要你帮我盯着学院里的人——教授也好,学员也好,我都要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韦睿听明白了,心中不由得一震。 太子继续说道:“学院里的人鱼龙混杂,有能干的,也有藏着私心的。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用的人才。你得帮我看清楚,哪些人能为东宫做事,哪些人包藏祸心,哪些人值得培养。”
书房里安静下来,韦睿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深吸一口气,郑重道:“太子殿下,臣明白了。臣一定尽心尽力,不辜负您的信任。”
太子点了点头,站起身,走到韦睿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的手劲不大,却让韦睿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太子说道:“韦睿,我信你。去准备吧,学院开学后,你就是我的眼睛。”
韦睿行了个礼,低声道:“谢殿下。”说完,他转身离开书房。走出东宫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星星,心中暗道:“军事学院,看来是个大舞台。我得好好干,不能让太子失望。”
书房里,太子重新坐下,拿起奏折继续翻看。他的目光落在“赵运平”三个字上,喃喃道:“平南军团的新将领,南疆立功……有点意思。”他合上奏折,心中暗道:“学院的事得抓紧了,我要这些人将来都听我的。”年仅十一岁的他,眼神里已经有了几分帝王的影子。
与此同时,龙泉山脚下的工地上,火把照亮了夜空,工匠们还在忙碌着。军事学院的轮廓渐渐显现,一场更大的棋局,正在悄然铺开。
韦睿离开东宫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他裹紧了衣服,脑海里还在回想着太子的话。成为军事学院的首批学员,表面上是学习,实际上是观察和考察,这任务听起来简单,干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 这是在为将来铺路,而自己就是这盘棋里的一枚关键棋子。
回到自己的府邸,韦睿没有急着休息,而是点亮了书房的灯,坐下来开始整理思路。他拿出一张纸,提起笔,在上面写下几行字:
观察教授,看他们的教学和态度,摸清忠诚度和能力。
结交学员,了解他们的背景和想法。
注意学员之间的关系,看有没有小团体。
发现可疑的人或事,及时向太子汇报。
在学院里好好表现,赢得信任,不能让人起疑。
写完后,他盯着纸看了好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这任务需要小心谨慎,既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太被动。学院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谁是友谁是敌,现在还看不出来。他得一步步来,先站稳脚跟,再慢慢摸底。
与此同时,东宫的书房里,太子赵治也没睡。他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夜色,脑海里全是军事学院的事。 朝堂上的事还轮不到他插手,但军事学院不一样,这是他能抓在手里的东西。父皇赵恺渚一直希望他早点成长,他也明白,只有手里有了人,将来才能站得稳。
“韦睿……”太子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嘴角微微上扬。他对韦睿有信心,这个年轻人聪明又细心,是个能办事的人。他转过身,回到书桌前,拿起一份兵部的名单,上面写着几个熟悉的名字:赵运平、王大用、张文谷。他喃喃道:“这些新将领,倒是可以拉进学院看看。”
几天后,军事学院的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后的阶段。龙泉山脚下的建筑已经初具规模,校舍、操场、宿舍都建得差不多了。教授们陆陆续续从各地赶来,有的满脸风霜,有的带着书卷气,显然都是兵部精挑细选出来的。韦睿也收到了入学通知,正式成为首批学员之一。
入学那天,天刚蒙蒙亮,韦睿就收拾好东西,骑马赶往学院。龙泉山脚下空气清新,晨雾还没散去,学院的牌匾上“军事学院”四个大字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他下了马,牵着缰绳走进大门,看到不少年轻人已经在报到了。他们有的穿着军装,英姿飒爽;有的穿着长袍,看起来斯文儒雅。韦睿心里暗道:“这些人里,有多少是真心为国,有多少藏着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