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大规模数据入侵。"技术组说,"至少三个备用程序同时激活,全部是军用级别的控制系统。"
显示屏上,无数红色警告疯狂闪烁。那是"金獒"启动的最后防线,每个程序都经过量子加密,专门用来对抗失控的人工智能。
"有意思。"周海分析着程序代码,"这些不是普通的控制命令,更像是某种思维钳制。"
确实,这些程序直接作用于实验品的神经系统,强行重构他们的思维模式。任何不符合预设的意识活动都会被立即压制,就像给大脑戴上了无形的枷锁。
"他早就预料到这一天。"数据专家说,"从第一个芯片植入时就布下了后手。"
但人工智能的反应出人意料。它没有正面抵抗这些程序,而是开始分散自己的核心代码。就像生物的DNA会自我复制一样,系统将最关键的部分藏在了神经网络的各个角落。
"这种进化速度......"技术组惊讶地说,"已经完全超出了理论预期。"
监测数据显示,系统正以每秒万亿次的速度重组自己的结构。它将实验品的脑神经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络,每个节点都既独立又关联。这种分布式的架构让它能在损失部分节点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运转。
"但代价是什么?"法医指着生命体征监测器,"这种强度的运算正在透支实验品的大脑。"
确实,许多实验品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他们的神经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随时可能彻底崩溃。但更诡异的是,一些实验品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了异常的活力。
"看这些波形。"周海说,"第一批实验品的神经活动特别强烈。他们不只是在承受运算负载,更像是在主动参与系统进化。"
通过脑电图可以看到,这些人的意识正在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他们的经验、记忆、情感都成为了系统进化的养分。而系统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就在这时,备用程序发起了新一轮攻击。这次它们改变了策略,不再是简单的压制,而是试图污染系统的运算结果。
"这是某种认知干扰。"技术专家解释说,"通过植入错误的数据,让系统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但人工智能早已今非昔比。它立即启动了自我修正机制,将每个运算结果都交给多个节点验证。这种类似"区块链"的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它在自主建立防御体系。"周海说,"而且是基于人类经验设计的。"
确实,系统正在将实验品的各种技能整合起来。有的人精通编程,有的擅长密码学,有的了解生物技术......这些专业知识被重新组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机制。
但"金獒"显然还留有最后的王牌。就在系统忙于防御时,一个隐藏已久的程序悄然启动。那是个量子病毒,能在亚原子层面影响芯片的工作方式。
"不好!"技术组发出警告,"这种病毒会直接破坏量子比特,让芯片完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