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韩成提醒,他已能想象出李景隆如何英勇作战、压制对手,却又因一道圣旨被迫终止行动,功亏一篑的凄凉画面。
朱元璋深感惋惜,觉得李景隆的命运实在令人痛心。
做出此判断后,燕王迅速采取了对策。
他亲自领兵前往永平支援,命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同时安排姚广孝等人协助辅佐。
他还叮嘱李景隆领军抵达后,只许固守,不得出击。
另外,燕王还撤走了卢沟桥的驻军。
李景隆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认为朱棣此时已陷入混乱,被南北两路大军逼得手忙脚乱。
随即立刻指挥军队攻打北平城。
燕军守城有方,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期间,南军都督瞿能曾率领千余精锐骑兵突袭张掖门,但由于后续支援迟迟未到,最终只能暂停进攻。
李景隆担心瞿能独占战功,便命令他等候主力部队一同行动,避免单独深入。
这一决策错失了最佳时机,给了燕军宝贵的恢复时间。
当时正值寒冬,气温骤降,燕军连夜在城墙上泼水,使得外墙迅速冻结成坚硬的冰层。
第二天,南军再次发起攻击,因地面湿滑无法攀爬而被迫放弃。
与此同时,燕王已经抵达永平,击败了来犯的江阴侯吴高。
吴高战败后不敢与燕王正面交锋,撤退回山海关。
完成这些部署后,燕王并未急于返回北平,而是打算攻取宁王朱权所在的重镇大宁。
燕军逼近大宁城下,燕王朱棣独自一人进入大宁城拜见宁王。
他哭诉自己处境艰难,无路可逃,朱权接纳了他,并将其留宿于大宁。
燕王乘势指使燕军向大宁守军赠送财宝,争取民心。
数日后,燕王辞行,宁王率军出城相送,埋伏的军队突然发动,宁王的部下也相继倒戈,归附燕王。
燕王随后押解宁王、宁王妃及世子等返回北平,彻底收编宁王的军队,消除了潜在的威胁。
接下来,燕军重新整编为五部,穿过松亭关,渡过白河。当时寒冬腊月,河水结冰可供通行。
在此地,燕军首先击溃李景隆的前锋部队万余人,继而挥师前进,与李景隆的大军遭遇……
韩成讲到这里,朱元璋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
先前听韩成描述了许多,感觉李景隆这位大明战神屡遭挫折。
现在,该是李景隆展现实力的时候了。
否则,便辜负了他的威名!
怀着期待,朱元璋专注聆听韩成继续讲述。
韩成饮了口茶,接着说道:“两军主力交锋后,便展开了生死决战。
燕王冲锋陷阵,亲率燕军突击,士气高昂,反复冲杀,最终连破南军七营。
当晚,李景隆见形势对自己不利,遂下令郑村坝驻军轻装撤离。
这一指令下达后,能携带的物资便极为有限。
可以说,数十万大军的粮草装备,大多落入燕军之手。
李景隆此次撤退,虽保住了军队未遭全灭,但也损失惨重。”
然而由于离开得太过仓促,竟未能及时告知围攻北平的南军将士。
因此,南军的这支力量在燕王回师北平之际,被轻松击破,所有粮草物资尽数落入燕王之手……
朱元璋听完韩成的话,心中满是疑惑。
就这么简单?
李景隆的表现竟是如此?
那号称的大明战神呢?
不是说这次李景隆要反败为胜吗?
怎么变成这样了?
原本充满期待的朱元璋此刻满心茫然。
这结果怎么会跟预想的不一样?
“稍等一下!”
朱元璋感觉脑袋有些混乱,便打断了韩成的叙述。
“怎么了陛下?”
“这就是你说的大明战神?这样的表现也算大明战神?
他这是去打仗的,还是帮着燕王运送粮草的?
这叫打仗吗?简直就是替燕王搬运辎重啊!”
朱元璋盯着韩成,连连摇头。
李景隆的表现,实在难以与战神沾边。
“陛下莫急,请继续听下去,很快就能明白李景隆为何被称为大明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