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满门忠烈武清伯
“人参!”
身为皇太子,朱翊钧自然是见过各种好东西,一看这人参的品相就相当不错。
苏泽纠正说道:
“殿下,这是高丽参。”
朱翊钧说道:
“朝鲜入贡的就是此物吧?”
苏泽连连点头说道:
“殿下英明,朝鲜年年进贡此物,我朝以丝绸回赐。”
小胖钧接过这高丽参,但是很快也没有太大兴趣。
他年纪还小,对于药材并不感冒,只知道高丽参在京师很受追捧,不少勋贵重臣生病了,都会向自己的父皇求参,被称之为“保命良药”。
而京师的富庶人家,也会想尽办法储存一些人参,遇到急病用来保命。
苏泽接着说道:
“其实殿下知道吗?此物并不珍贵,在朝鲜国内一包高丽参仅仅能换一匹丝绸。”
“这么便宜的吗?我记得父皇回赐朝鲜使臣,可是以十倍丝绸赐之的啊!”
苏泽说道:
“鸭江边上有一座岛屿,名曰皮岛,鸭江附近的女真人和朝鲜人,会偷偷划船到这个岛上,和往来停靠的商船交易高丽参。”
“臣的这枚高丽参,就是在皮岛贸易的红夷人带到莱州港的。”
紧接着,苏泽又掏出一份地图。
这份地图,是苏泽根据荷兰船长德佛里斯爵士的东亚海图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记忆,请徐渭重新绘制的地图。
朱翊钧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的地图,苏泽先是标准了莱州港的位置,又将和莱州港隔海相对的金州卫(今旅顺),当看到地图上两者位置如此之近,就连朱翊钧都惊呼起来。
苏泽又标准了皮岛的位置,这座岛屿位于鸭绿江的出海口,距离朝鲜的国土也很近。
“除了皮岛之外,附近还有鹿岛,獐子岛,顾名思义,这两座岛屿就是附近野人交易鹿茸和毛皮的地方。”
苏泽又将这两座岛屿标准起来,朱翊钧疑惑的问道:
“这些野人和朝鲜人,为什么不在岸上交易?”
苏泽说道:
“朝鲜也和学我朝锁国,不允许外国船只停靠本国港口,所以百姓都跑到岛上交易。”
朱翊钧点点头,原来是这个道理。
苏泽继续说道:
“朝鲜公卿对我朝丝绸需求极大,此外我朝流行的话本戏本诗集,在朝鲜也十分的紧俏,都能够换得大量的高丽参。”
“皮岛从莱州港出发,往来只需要七昼夜,快马运送到京师,也只需要几天时间。”
“而一支高丽参,在京师都能卖出天价。”
这下子,小胖钧的呼吸都急促了。
苏泽说的这些东西,无论是丝绸还是书籍,在京师都寻常的东西。
这些东西经过海上一转,就能换成值钱的高丽参、鹿茸和貂皮!
但是很快,朱翊钧又低着头说道:
“可是孤也没办法亲自去贸易啊。”
苏泽却说道:
“殿下,东宫自然不方便直接派人去皮岛贸易,但是武清伯家可是皇商。”
朱翊钧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母亲封了贵妃后,父皇又给了外祖父皇商的身份。
身为皇商,出海去做点买卖也是正常的吧?
但是朱翊钧又说道:
“苏师傅你也知道的,我那外王父近日都忙着种那土豆,怎么可能去莱州搞什么海贸。”
苏泽却笑着说道:
“武清伯老人家年纪也大了,出海奔波也不合适,但是武清伯世子,也是您的亲娘舅,锦衣卫千户李文全可是也在京师呢。”
朱翊钧的眼睛又亮了!
李文全是自己的大舅,大明皇室会赏赐外戚锦衣卫的身份,实际上就是一个吃空饷的闲职,李文全根本不用去锦衣卫上班。
其实作为外戚,武清伯李伟一家已经是不错的了。
李家人为人低调,李伟除了贪财吝啬之外,也没什么其他坏名声。
而李文全在京师也是小透明一个,不敢生事给宫里妹妹惹麻烦。
李家本来就是御赐的皇商,做点生意也是正经差事。
如今登莱开港,出海贸易又不是犯法的事情。
一想到这里,朱翊钧立刻激动的说道:
“苏师傅,孤这就请娘舅来东宫!”
——
苏泽从东宫出来,就知道这件事大概是成了。
自己不过是弄个图表游戏,就让小胖钧如此开心,这海上贸易的游戏,岂不是要让小胖钧沉迷了?
苏泽想到自己以前玩那个海上贸易的游戏,一玩就是一个通宵,现实版的游戏还能看到白的银子,别说是朱翊钧了,就是成年人也没办法抵抗。
而苏泽向朱翊钧介绍皮岛贸易,也不仅仅是为了这点银子。
皮岛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的明末大明靠着皮岛,在全面崩溃的辽东战局中又硬撑了三年。
皮岛可攻可守,是经略辽东的桥头堡,可以作为辽东海上的后勤基地。
在苏泽的设想中,皮岛可以驻扎水师舰队,那南下可以巡航渤海口,打击渤海区域的海盗。
北上可以逆流进入鸭江,压制朝鲜和辽东地区。
而皮岛还可以作为北方大陆航线的起点,从这里启程绕行朝鲜半岛,前往倭国。
反正现在这座岛也是无主的,等到朱翊钧将这座岛屿经营起来,朝廷看到这座岛屿的价值,自然会将它纳入囊中。
如此一来,登辽海输就已经成了定局。
在搞定了朱翊钧之后,苏泽又迈步走向工部侍郎王之桓府上。
——
工部侍郎王之桓在工部读了报纸就感觉到了不妙,中午就告病返回家中,正好遇到了上门的山人范宽。
“王侍郎,必须要立刻开始行动,找人弹劾潘季驯!”
范宽作为山人,上来的办法就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王之桓叹气说道:
“如果是以前,本官还是可以找言官弹劾潘季驯妖言惑众,但是如今六科和都察院都不肯风闻言事,这潘季驯丁忧在家,根本没有言官肯上书啊。”
范宽听完之后更加的着急,接着说道:
“如此一来,朝廷真的要重启登辽海输了!”
王之桓沉默,力主修造辽东漕运,是他这个工部侍郎最大的政治资本。
围绕着这个工程,有从上到下依靠修河政绩等着升官的官员,有靠着运河贸易赚钱的商人。
如果朝廷真的放弃辽东运河工程,那影响的不仅仅是他王之桓一个人的前途,而是一大群人的仕途。
这也是政治路线斗争往往你死我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