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开始娓娓道来,“孩儿,今日朕给你讲个《史记》中的故事,名叫‘漂母饭信’。
话说,在秦朝末年,有个名叫韩信的年轻人,他虽胸怀大志,却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
有一日,韩信在城下钓鱼,附近有几位老妇人在漂洗丝绵。
其中一位老妇人见韩信饿得可怜,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韩信吃。
从那以后,这位漂母天天如此,直到漂洗工作结束。
韩信深受感动,他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
漂母却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后来,韩信历经坎坷,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将,被封为楚王。
功成名就后的韩信,始终没有忘记漂母的恩情。
他派人四处寻找漂母,找到了之后,韩信以千金相赠,以此来报答漂母当年的一饭之恩。”
讲完这个故事,乾隆轻轻抚摸着萧云的肚子,“孩儿,你要记得,以后长大成人,一定要做个知恩图报的人。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做人的根本。”
满朝文武何曾见过这样的乾隆,平日里,皇上在朝堂之上总是威严庄重,不苟言笑。
此刻,却如同寻常人家的父亲,对着未出世的孩子,如此温情脉脉地讲述着故事。
他们一个个都惊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差点没被这一幕吓得惊掉下巴。
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仿佛看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乾隆。
张若溎心中更加笃定,萧云一定是给皇上下了毒。
不然,皇上怎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
他暗自思索,这毒究竟是控制了,人的心智,还是麻痹了,人的神经呢?
他越想越觉得此事蹊跷,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
一时之间,每个人心思各异,神色也各不相同。
有的大臣满脸疑惑,不住地打量着乾隆和萧云;
有的则眼神闪烁,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还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整个寝殿内弥漫着,一种微妙而又紧张的气氛。
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压得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福伦却听懂了乾隆的言外之意。
他心中暗自思忖,皇上这是借着《史记》里“漂母饭信”的故事。
在暗暗提点,诸位大臣。
想那萧云,的确为朝廷、为百姓贡献了,诸多利国利民的东西。
可现如今,仅仅因为一封莫须有的信,这些大臣就如此大张旗鼓地来调查。
若是真惹得萧云不悦,这后果恐怕别说他们这些大臣,就连皇上,都未必能轻易承担得起。
福伦微微摇头,心中不禁为这些看不清形势的大臣感到惋惜。
此时的寝殿内,虽无人再言语,但每个人的内心都如同波涛汹涌的海面,久久无法平静。
在众人翘首以盼中,常寿背着药箱,一路疾行而来,却又不失太医的沉稳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