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似乎感受到了众人的惊讶,它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解释道:
“当时的秦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为了稳定宗族内部的秩序,确保权力传承的正统性,所以才推行了这一律法。
庶子们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很难获得与嫡子同等的机会。”
众人听了金榜的解释,脸上的惊讶之色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浓厚了。他们开始思考起秦国实施庶孽禁锢法的原因和影响。
金榜继续说道:“秦国的庶孽禁锢法虽然不像朝鲜那样延续了很长时间,但在当时确实对秦国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话语如同平静湖面上投入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让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他们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秦国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想象着庶孽禁锢法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以及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究竟达到了何种地步。
“这一法律使得嫡子们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华,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宗族内部因权力争夺而引发的混乱,维护了社会的相对稳定。
然而,随着秦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严格的庶孽禁锢法逐渐放宽,庶子们终于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
这一变化不仅为庶子们提供了机会,也为秦国吸纳了更多有能之士。这些人才的涌入,为秦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日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割线
大秦
章台宫
扶苏听着秦国之前也施行过庶孽禁锢法后,目光转向自家阿父,满脸好奇地问道:“阿父,真的是这样吗?”
嬴政看着眼前的傻儿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之情,轻声说道:
“确实如此。昔日秦律甚严,其中便有庶孽禁锢之法。此法之设,旨在防止宗室内部因庶孽争位而酿成祸乱,以维护大秦宗室的正统与稳定。”
扶苏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正在深思其中的深意。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继续追问:“阿父,那如今是否仍施行此律法呢?”
嬴政微微一笑,端起放在一旁的酒盏,轻抿一口,然后缓缓放下酒盏,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如今大秦初定,诸多律法亦当因时而变。庶孽禁锢法虽曾在往昔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如今时过境迁,已不再适宜。
用人之道,应以才德为要,而非单纯以出身论之。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其为嫡出还是庶出,皆可为我大秦所用,为大秦之兴盛贡献力量。”
扶苏听到父亲的话后,如醍醐灌顶一般,突然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充满了钦佩和敬仰之情,说道:“阿父真是高瞻远瞩啊!这样一来,大秦就可以广纳天下英才,使国家更加强盛。”
嬴政看着扶苏那副认真专注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知道这个儿子聪明伶俐,而且勤奋好学,将来必定会有所成就。
于是,他语重心长地对扶苏说:“你要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知识和经验需要去积累。”
其实,嬴政本来并不想说这些话,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性格温和的皇帝。他骨子里流淌着老秦人特有的刚性和果敢,行事果断,雷厉风行。
然而,当他听到扶苏的问话时,眼中还是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丝柔和。毕竟,扶苏是他最为看重的儿子,看到他在逐渐成长,嬴政的内心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扶苏深知父亲的期望和教诲,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态度坚决地说:“儿一定会牢记阿父的教导,为大秦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明
朱棣身着战甲,袍上绣着的金龙似要腾空而起,他身姿挺拔,脚步沉稳而有力地踩在半岛的土地上。凌厉的双眼如寒星般闪烁,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时,李芳远正跪在地上,身躯颤抖,脸上满是惊恐与哀求,口中不停发出求饶之声:“陛下饶命,饶命啊……”可朱棣恍若未闻,目光冰冷地越过他,径直朝着那所谓的王宫走去。
王宫的大门在朱棣的注视下缓缓敞开,门后的宫殿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却在朱棣的气场下显得有些黯淡。
朱棣踏入王宫,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宫殿内的大臣们纷纷跪地,头埋得极低,仿佛地面上有什么宝贝似的,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朱棣漫步在宫殿的回廊上,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这些大臣的心上。他的目光扫过四周,看到的是寒酸的装饰和简陋的陈设,不禁冷哼一声。
“能造谣说我被架脖子的番邦小国,连王宫都是如此小气。”朱棣的声音不大,但在这寂静的宫殿里却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整个王宫都在为他的话语颤抖。
他心中有着宏伟的抱负,这小小的半岛不过是他版图扩张的一步。他站在宫殿的主殿中央,高大的身影仿佛将整个空间都填满了。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照在他身上,使他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威严的光芒。
“这王宫,今后当为我大明所有。”朱棣的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在宫殿内回荡着,久久不散。众人听到这句话,皆是浑身一颤,没有人敢有任何异议。
朱棣的目光扫视着众人,他的眼神如同鹰隼一般锐利,让人不寒而栗。在他的眼中,这些大臣们不过是一群蝼蚁,而这片土地已经完全在大明的掌控之下,任何反抗都将是徒劳的。
“陛下,还是按照您的意思,这里种红薯吗?”徐辉祖看着朱棣,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朱棣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看着小舅子,他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然后,他缓缓地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小舅子的肩头,这一拍看似随意,却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
“朕说了让这个地方种红薯,那这个地方就种红薯,”朱棣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洪钟一般在小舅子耳边回响。
“至于种地的人?”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了一下四周,那些原本还在瑟瑟发抖的半岛官员们,此刻更是吓得脸色苍白,“这不遍地都是吗?”
朱棣的语气平静得让人有些害怕,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小舅子连忙躬身领命,不敢有丝毫怠慢。
“陛下英明啊!”徐辉祖高声应道,然后转身离去,他的步伐显得有些匆忙,似乎想要尽快逃离朱棣那令人窒息的气场。
〖因为这个时空的朱棣是被百姓抬上皇位的,民心,军权都在他手中,所以朱允炆根本不敢诛杀徐辉祖。
因此在这个时空里,徐皇后的兄弟们都是活下来了的。在朱棣想要踏平这个胆敢侮辱造谣他的番邦小国时,徐辉祖跟着过来了。〗
——————————————分割线
题外话:
朱棣是个很狂热的打仗分子,半岛侮辱他,他铁定是要亲自来出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