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山领着李逸尘来到一处别院,这是李家专为接待极尊贵的客人而建的小院。
小院四周环境幽静,绿竹成荫,花香阵阵,宛若一方世外桃源。
穿过竹林,二人来到了别院门前。
李过山轻轻敲响木门,恭敬地说:“渡尘大师,李过山携子求见。”
片刻后,木门缓缓开启,一个身形嶙峋的老者映入李逸尘的眼帘。
“是你,老和尚!”李逸尘惊讶道。
眼前的老人正是三年前赠予他《大梵般若经》的老和尚。
“逸尘施主,三年不见,依然如初见时一般熟悉。”渡尘双手合十,轻声念了一声佛号。
“尘儿,不得失礼。”李过山略带责备地说道,然后介绍道,“这位渡尘大师是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曾经对我有救命之恩。
你出生时,喉间被一颗异珠封住,多亏渡尘大师及时赶到,才救了你一命。”
听罢,李逸尘立刻行礼道:“多谢渡尘大师救命之恩。”
“你我有缘,当年我只是恰好路过罢了。”渡尘轻轻一笑,笑声如同山谷中的清泉,令人感到心神一静。
三人步入别院,在竹林环绕的小亭中坐下。
“大师,您赐予我的《大梵般若经》,我时常研读,受益匪浅。只是此物太过珍贵,今天有幸再次见到大师,正好物归原主。”
李逸尘从储物袋中取出《大梵般若经》,准备还给渡尘。
“逸尘施主,真是个心思纯净的人,一般人得到这本经书后,是不会轻易放手的。”渡尘接过《大梵般若经》,将其放入僧袍中,随即又拿出一颗玉白色的佛珠。
“不过我已经将《大梵般若经》赠予施主,它便是施主之物。既然施主现在将经书还给我,我也应当将此物归还于施主。”
当这颗佛珠出现在李逸尘眼前时,他感觉自己与这颗佛珠之间有着一种血脉相连、心神相通的联系。
“这是什么?”李逸尘从渡尘手中接过佛珠,心神完全被吸引,仿佛是一件久违的珍宝,此刻又重新回到了自己身边。
李过山诧异地问:“渡尘大师,这难道就是当年从尘儿喉中取出的玉珠吗?”
“正是。”渡尘点头确认。
“从我喉中取出的玉珠?”李逸尘端详着手中的佛珠,像一颗葡萄大小,不禁感到难以置信,自己出生时竟然口含着这样一颗玉珠。
“幸好有渡尘大师相救,否则我可能在出生之际就不在人世了。”李逸尘感叹道。
“不过我为什么会含着玉珠出生呢?”李逸尘疑惑地问道。
渡尘解释说:“这玉珠看似是玉,实际上是施主体内横生的一段骨节所化,与施主一体同生。”
“原来如此,难怪我一看到这颗佛珠,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李逸尘恍然大悟。
渡尘继续说道:“从施主喉中取出这颗玉珠后,我发现其中蕴含着一股纯净的佛气,对我的修行大有助益。
因此,我向令尊借取此珠二十四年,待到功成之日,便将此珠归还施主。
三年前我们相遇时,尚未到还珠之期,所以我以《大梵般若经》作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