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你这个地方写错了,没有考虑极限情况。咔咔咔
a:你写的不对,没有理解我公式的物理意义。咔咔咔
b:胡说,我这样变形一下就可以了。咔咔咔
a:你xxx。
b:你xxx。
卡普忽然一个激灵,他怎么感觉这样会出事啊。
不过反正有布鲁斯在,谁也翻不了天。
卡普也就不在意了。
随后他又和李奇维讨论了一会,才终于确定所有的环节。
接下来,只要静静地等待就好了。
时间在物理学界的沸腾中悄然流逝,很快就到了会议的时间。
1911年9月1日,上午8点。
这一天,整个伦敦都充斥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全世界所有顶级的物理学家,汇聚一堂,把伦敦的雾霾都快逼退了。
这一次的规模甚至还要超越了九年前的相对论会议。
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来参加的人的水平上,都要超越。
因为新生代成长起来了。
当年只能在后面站着如蝼蚁的劳厄、玻恩、郎之万等人,如今都已经支棱起来了。
更不用说还有钱五师、玻尔这样的超级新星。
这九年时间,对于物理学界来说,是黄金盛世。
各种成果如井喷一般,物理学呈现爆发式的发展。
一年抵得上以前的十年。
而且随着现代物理学开始发力,年轻一辈的话语权,反而快要超越老一辈了。
这是自然规律。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此刻,伦敦国王学院的大礼堂内,已经人满为患。
学校从其他地方借了很多板凳椅子,塞在礼堂的各个角落。
然而即便如此,李奇维还是对人数预估不足。
依然有不少人只能站着,或者靠在墙壁上。
粗略估计,礼堂内至少达到了800人左右。
这是何等可怕的数字,之前的相对论会议也才400人左右。
演讲台下的卡普急的冒汗,如此火爆的会议场景,他从来没有遇到过。
一个物理学会议,竟然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
只能说布鲁斯教授牛逼。
他的号召力太可怕了。
不过虽然位置不够,但今天能来参加会议的,至少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是很高的,不会对会议造成影响。
会场内乱哄哄的,但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激动的神色。
不少人甚至伸着脖子向前看,因为那里坐着的都是当今物理学的大佬和新秀们。
李奇维为了会议讨论方便,特意给会场划分了几个区域,离演讲台越来越远。
第一区域都是物理学领域的前辈大佬,包括:
伦琴、普朗克、洛伦兹、居里夫人女士优先、汤姆逊、迈克尔逊、李普曼、维恩;
瑞利勋爵和范德华两位老前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
第二区域是最近十年崛起的物理学新秀不单指年轻人,包括:
卢瑟福、塞曼、能斯特、索末菲、布劳恩、爱因斯坦、劳厄、玻恩;
密立根、老布拉格、巴克拉、郎之万、钱五师六人。
第三区域则是教授学者或者潜力级人物,包括:
理查森、威尔逊、小布拉格、卢瑟福团队人员等;
g·赫兹、弗兰克、埃伦费斯特等;
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比如卡尔、凯斯、奥斯特等。
这三个区域外,剩下的都是随便坐。
这时候的哈勃、德布罗意、薛定谔、康普顿都还是小人物,并无什么优待。
可以说,这一次会议绝对算的上群星汇聚,声势浩大。
台上的玻尔看见下面的人后,已经开始颤抖了。
虽然此时的他已经是物理学界的风云人物。
但是看到这么多大佬和天才,安静地坐在台下,只为听自己的演讲,玻尔不紧张那是假的。
然而很快,他就按照导师交给他的方法,深呼吸,放空大脑,让自己保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