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年唐武安十年(蜀汉彰武元年),32岁王兴与群臣商议准备进攻汉中。这次他是打算御驾亲征,而刘备得到消息,也是很意外,他没有想到王兴在这个阶段,还是打算进攻自己,这点是让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诸位爱卿,我大汉刚刚建立起来,王兴那狗贼就敢来进攻朕,这是在欺负朕,朕作为皇帝,怎么能够于事无补,诸位爱卿怎么看这个事情。”刘备道。
对于这个问题,王兴如果没有反应,那又怎么可能呢?无论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都是在挑衅,何况是现在呢?
“陛下,王兴这个时候有这样的反应,可以说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他没有反应,那才奇怪呢?”法正说道。
“孝直,这话怎么说呢?”此时,刘备问法正道。
法正解释道:“陛下。王兴称自己为皇上,作为皇上,他则么可能会容忍您在他的身上挑衅。
在他看来,您可以称王,您可以做一些进攻的事情,就是不可以称帝,他把天下当做他自己,他这个人权利心,很重,一个权利心很重的人,怎么可能会做一个让别人欺负的人。”
“孝直先生,说的不错。陛下,这次王兴出兵汉中,其实真实目的就是在告诉世人,您只不过是伪皇。陛下,这个人没有那么简单,他的做法是在宣扬自己的实力,陛下不可小看他。”诸葛亮道。
诸葛亮看法很通透,刘备的称帝已经是得罪王兴,原本在这个天下,只有一个主人的,如今刘备的公开称帝,已经让天下平白无故多了另一个主人,这不是在找事吗?只要不傻,就会进攻不是吗?这称帝争得是正统,现在谁是正统,还不知道呢?
“朕,从来就没有小看他,此人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称帝。可见他的厉害所在,朕跟他15年前认识,这个已经算是清楚认识,要是朕真的小看他,也不会活到现在呢?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说回王兴身上,咱们继续讨论关于他出兵汉中呢?朕一直是搞不明白,他这次干嘛要出兵呢?”
庞统耐心解释道:“王兴在二十年前或许就有称帝想法,或许更早,只是此人能够隐忍不发,称帝也是说明他的厉害。他现在出兵,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把这个天下,当做他自己私人物品,一个私人物品,能够被他人染指。您觉得他会容忍吗?答案是不可能呢?他的报复是有可能的,这次他的进攻是最有可能的报复。”
庞统已经意识到这次他进攻汉中是虚的,报复刘备是实的。他要是不报复,那就不是他王兴这个人。
可是,这个庞统也许是小看王兴,如果王兴真的是想要报复刘备。不就早就采取军事措施,不就早在刘备在进攻益州或者其他的地方时候。展开报复,何必要等到现在。做这样的事情,显得自己多么的多此一举。王兴不傻,但是如今庞统看到只是一方面,至于其他的方面,杨修却也是认识到,毕竟他是跟王兴接触过的人。
王兴这个人,十分的狡猾,一个十分狡猾的敌人,怎么可能会轻易让人看透自己,王兴如此,历史上其他的人亦是如此。
杨修对于王兴那也是接触过,他知道自己不需要现在表明态度。他就需要先看看情况,厚积薄发才是上策。毕竟真正与你接触过的人。往往是你以前认识的人,不是吗?
杨修道:“主公,王兴这个人心里很重,他是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心思。就像他进攻汉中,看上去他是在进攻汉中,真实目的如何,估计也就他自己知道。咱们不要盲目去猜测他的目的,还是要看看他为何进攻汉中,好发现他的破绽才是,请陛下明见。”
马超也是赞同杨修的意见,他道:“陛下,德祖先生言之有理,如今我们不清楚唐军虚实,不分析出他们的目的,贸然判断那是有可能吃亏,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请陛下明见。”
刘备赞同杨修意见,毕竟这个蜀汉阵营,真正能够了解你的对手,只有王兴。要是不听他的,自己说不定会成为下一个失败者,作为失败者被人灭亡,那是有可能的。作为帝王,刘备需要保持冷静。
刘备道:“德祖想法,亦是朕之想法。朕也认为进攻,现在时机还不算是多成熟,作为智者应该多考虑以后的事情。大家来讨论,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唐军。”
刘备是聪明人,他懂得从实际情况出发,一个不懂得实际情况,贸然进攻者,那就是有可能会成为十八路诸侯的一个,难逃覆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