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抱拳说道“末将领命。”
岳飞交代完命令之后,带着刘晔等人向汝阴而去,在路上,刘晔驾马来到了岳飞身前,开口劝道“鹏举,如此做法是否有些不妥?”
岳飞扭头看向刘晔问道“子扬认为哪里不妥?”
刘晔皱着眉头说道“常遇春于陈王之事上却有些不妥,可他毕竟是主公表奏朝廷钦封的裨将军,将军虽为四安之一的重号将军,是否应当先禀明主公再行处置?我等先斩后奏,恐不合乎于法理呀。”
岳飞看向前方,缓缓说道“我非为陈王之事责问于他,朝堂之事,岂是我等随意揣测的或处置的?我之所以要现在扣押常遇春,是因为他不遵从号令,擅自违抗军令,我岳某别的不懂,可在这军中,军法为大,任何人不得违抗军令而为。今日常遇春敢阳奉阴违,而我却不加以惩处,如何服众?”
刘晔点了点头,旋即又说道“可如此处罚,是否过重?”
岳飞笑了笑说道“我没有直接当着三军的面,将之斩首示众,已经是从轻发落了,过后我自会上告主公,请他发落,这毕竟牵扯到朝廷之事,更有汉室宗亲罹难,所以我只用军法处置他,暂时革了他的军职,在其他方面便交由主公发落吧。”
刘晔闻言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片刻之后,岳飞等人返回了汝阴,将常遇春安置于军营某处营帐之后,随后返回了汝阴县衙,亲笔书信一封,将这几日所有的情况都写了上去,派快马,向陈陌处送去了。
三日后,岳飞的书信送到了陈陌处,陈陌此时正在沛县县衙办公,诸葛瑾于长安返回带回了刘协的旨意,还有王振的提醒,所以在数日前便秘密告知常遇春伪造刘宠自刎之事。
现接到了岳飞的书信后,陈陌喜忧参半,喜得是岳飞并未处死常遇春,他在决定让常遇春去杀死刘宠之时,就有过这种担忧,他知道岳飞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不感兴趣,可在治军上却是近乎苛刻。
他对于军法看的很重,任何人都不得违反军法,可以说是铁面无私,他还真担心岳飞与常遇春的性格合不来,这两人损失一个都犹如在陈陌心窝上捅一刀。
忧的是,岳飞与常遇春此次事件闹得太过于僵,而且这两人的治军理念与性格几乎完全相冲,这可不利于淮南战场的形势。
而且在昨日,陈陌接到了麾下锦衣卫密报,常遇春在杀了刘宠之后,将俘虏的三千陈国士卒残忍的坑杀了。
陈陌对此很是恼怒,虽然早已知道在前世,常遇春便有过杀降的记载,但常遇春作战勇猛,基础统率值仅略低于李靖、岳飞、狄青三人,高于关羽、徐晃、秦琼等人,陈陌实在不忍失去这员大将。
思来想去,陈陌给岳飞的书信中回复到,常遇春不尊号令,杖责三十军杖,罚俸三个月,令其带领麾下士卒返回合肥驻守,陈王刘宠身亡一事,不论是否他杀,朝廷都不予追究,便就此作罢。
随后陈陌一纸书信,告知谢安,立刻带领士卒乔装打扮赶往陈国,将刘宠身死之事告知陈国百姓,利用谢家的声望,策反陈国的各部,吸引曹军的注意力,用以减轻岳飞的正面压力。
想了想,陈陌又提笔写了一封密信,信中告诫常遇春,常遇春擅杀俘虏,触犯全军最严重的军法之一,本应严惩,念在其作战英勇,此次便不再追究,如有下次,定斩不饶,最后还告知常遇春,别想着阳奉阴违,陈陌随时都能知道常遇春的动向,让他注意一些。
信使离开后分两路离去,陈陌特别告知,送给常遇春的书信一定要在岳飞看完给他的书信之后,常遇春回到营寨之时再交给他,以起到敲打的作用。
送走了信使,陈陌的眉头依旧没有松开,他已经接到了军报,刘辩已经派了丁延平、裴行俨、裴元庆来此协助曹操作战,且已经抵达萧县。
如今萧县周围的洛阳军与曹军加起来大约有六万兵马左右,而陈陌带来的兵马以及彭城附近狄青、孟珙的兵马加在一起有五万多人,兵力相差不大。
可是这五万多兵马当中,有两万是袁氏旧部,尚未磨合完毕,也很容易被曹军所蛊惑,而狄青、孟珙的兵马征战月余,早已疲惫不堪,所以从实际来看,在萧县附近,徐州军处于劣势。
陈陌彻夜未眠,短时间并未想出破敌之策,而另一边的萧县,曹操与丁延平等人进行了彻夜长谈。
翌日
曹操亲自领兵,带领典韦、许褚以及一万兵马、虎卫军与武卫营起兵北上,留下曹纯、王必以及剩余一万五千兵马留守营寨。
丁延平、裴行俨、裴元庆倾巢而出,两万大军紧随曹操北上,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薛万彻带领本部兵马,继续驻扎在彭城外,防备狄青、孟珙率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