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东南方向的那支兵马从何而来?
从方位来看,东面的敌人只有长安的张良弼,莫非他决定拒绝投降,所以与李思齐联兵来犯?
张良弼得了洛阳兵马后,实力已经超过李思齐!
如果两家联手,加上火炮没有运过来,情况就真的严重了!
事关重大,他立刻派斥候去详细打探。
数日之后,斥候得到了更加准确的消息。
西南方向的确是李思齐的人马,由他手下大将张龙率领,共三万大军。
东南方向竟然真是张良弼人马!
由他手下将领李克彝统领,共计两万大军。
候百四立刻在城楼擂鼓聚将,将偏将以上的人都召集过来,商议对策!
众将得知消息后,都大吃一惊,议论纷纷。
“张良弼和李思齐都有十万多兵马,两人加起来有二十多万,我军绝不是对手!”
“不对啊,听说来的两支人马,分别是两万和三万,他们可不止这么点人!”
“那肯定是先锋,主力还在后头!他奶奶的,先锋就接近咱们两倍,这仗还怎么打?眼下只有放弃庆阳,去兰州与徐大帅主力汇合!”
“放屁!庆阳落入敌手,我军将被切断后路!咱们如何向徐大帅交代!”
“奇怪,张良弼不是说要归降我军吗?怎么突然派兵攻打?”
“这么久都不归降,肯定是不打算归降了,直娘贼,早知如此,就应该先解决这王八蛋!”
“不如固守待援,将情况告诉徐大帅如何?”
“守不住怎么办?人家加起来二十多万兵力,咱们才三万,怎么可能守得住!”
“混账,守不住也要守!”
众将争吵不休,候百四听得大为头疼。
眼下局面凶险,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也很想放弃庆阳,保住小命要紧。
可有一名将领说的对,庆阳位置太重要了,他若是放弃,肯定会被军法处置,一样活不了!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一边固守,一边向徐百升求援了。
就在他要开口时,一名将领朗声道:“依末将之见,大家不必惊慌,这不过是李思齐的诡计!”
候百四朝那人看去,发现是个生面孔,遂问道:“你是谁?”
那人三十来岁,白面微须,看起来就像一名儒将。
他拱了拱手,朗声道:“末将张温,原在徐元帅麾下第六万人队担任副将!”
候百四点点头,问道:“你说是李思齐的诡计,有什么依据吗?”
“对啊!你说个道理出来!”那名主张弃城逃跑的将领哼道。
张温不疾不徐,伸出两根手指。
“诸位可能知道,凤翔要向庆阳进军,共有两条路可选择!
候百四并不知道,却也不好意思问,幸好有其他将领替他问了。
“哪两条路?”
张温道:“一条就是西南那支军队现在走的路!这条路看起来近,实则都是偏僻小路,需要绕过几座大山,行军极为艰难!”
候百四问:“那另一条路呢?”
张温道:“另一条路是先至长安,再从长安前往庆阳。无论是凤翔到长安,还是长安到庆阳,皆一路平坦,可以快速行军!”
长安是汉唐都城,也是交通枢纽,与各处大城市相连的道路,都经过无数次修整,宽阔无比。
候百四隐隐明白了张温的意思。
“你是说,如果他们两人勾结,李思齐应该走长安那条路,与张良弼大军会合,再一同进军才对,是吗?”
“将军一语中的!根据末将的推测,绕道长安,比直接走西南那条小路,要快上一倍左右!”
有将领质疑道:“他们会不会故意兵分两路,让我们不好抵挡?”
“不会。一般兵分多路,是担心沿途遭到敌人阻挡!我军只有三万,兵力远逊,正常情况下,只有坚守,不可能出去野战!所以他们没必要分兵!”
另有将领道:“我听说张良弼与李思齐不合,张良弼会不会因这个原因,不愿借道给李思齐?”
“那更不可能!张良弼如果连与李思齐的恩怨都放不下,更不可能一心效忠元朝,与咱们兵戎相见!”